跳转到内容

1946年臺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21日 (四) 09:04 (补救5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臺灣歷史 | 台灣歷史年表
世纪 19世纪臺灣 | 20世纪臺灣 | 21世纪臺灣
年代 1910年代臺灣 | 1920年代臺灣 | 1930年代臺灣 | 1940年代臺灣 | 1950年代臺灣 | 1960年代臺灣 | 1970年代臺灣
年份 1941年臺灣 | 1942年臺灣 | 1943年臺灣 | 1944年臺灣 | 1945年臺灣 | 1946年臺灣 | 1947年臺灣 | 1948年臺灣 | 1949年臺灣 | 1950年臺灣 | 1951年臺灣
纪年 丙戌狗年)、中華民國35年
1946年
政治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 科技 – 铁路

文化娛樂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遊戲 – 電視節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體育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棒球 – 撞球

區域

中国 上海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 日本 – 朝鲜半岛 – 马来亚 – 新加坡 – 歐洲 – 美國

分類

分類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維基新聞

大事記

1月

  • 1月13日:上海駛往臺灣之「復興號」客輪基隆附近淡水鎮2公里處遭遇狂風險浪,駕駛失靈,機房進水,下午5時許船身破裂,乘客60名跳水逃生,均遭滅頂[1]:7955
  • 1月20日:在瑞芳舉行「瑞芳街七十二烈士」追悼大會,紀念因瑞芳事件遇難的李建興等人[2]

3月

  • 3月10日:淡水鎮革命先烈追悼籌備會在淡水戲院舉行臺北二中學生雷燦南的追悼會[2]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出生

逝世

參考來源

  1.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2. ^ 2.0 2.1 2.2 陳翠蓮. 〈臺灣戰後初期的「歷史清算」(1945─1947)〉. 《臺大歷史學報》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2016-12, (第58期). 
  3. ^ <熱血熱情而發足,台灣政治建設協會成立>. 《民報》. 1946-04-08: 第二版. 
  4. ^ 4.0 4.1 黃昭堂 著、黃英哲 譯. 《台灣總督府》 二版. 前衛. 2013-07. ISBN 978-957-801-711-5. 
  5. ^ 許雪姬. 《臺灣歷史辭典》. 台北: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4-05-18. ISBN 9789570174298. 
  6. ^ 歷史沿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省諮議會
  7. ^ 7.0 7.1 7.2 劉政杰. 〈舊臺幣的故事〉. 《臺灣文獻別冊》3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12-31: 60─64頁. 
  8. ^ 8.0 8.1 〈舊臺幣〉. 《臺灣文獻館電子報》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14-10-31, (127期) [201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9. ^ 1946 DOLLY 桃莉 颱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氣象局
  10. ^ 許雪姬. 《臺灣歷史辭典》. 台北: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4-05-18. ISBN 9789570174298. 
  11. ^ 1946 QUERIDA 葵瑞達 颱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氣象局
  12. ^ 沿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延平中學
  13. ^ 吳俊瑩. 〈由「員林事件」 看戰後初期臺灣法治的崩壞〉. 《國史館館刊》 (國史館). 2013-09: 81─122頁. 
  14. ^ 1946年新化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