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87年印度尼西亞立法機構選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21日 (四) 14:30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987年印度尼西亞立法機構選舉

← 1982 1987年4月23日 (1987-04-23) 1992 →

人民代表會議英语People's Representative Council360席
  第一大黨 第二大黨 第三大黨
 
政党 專業集團 建設統一黨 印度尼西亞民主黨
上届结果 242席,64.34% 94席,27.78% 24席,7.88%
赢得席次 299 61 40
席次差额 57 33 16
民選得票 62,783,680 13,701,428 9,384,708
得票率 73.11% 15.96% 10.93%
得票变动 8.67% 11.82% 3.05%

选前總統

蘇哈托

當選總統

蘇哈托

印度尼西亞(印尼)在1987年4月23日舉行立法機構選舉,這場選舉是當地在新秩序時期舉行的第四次立法機構選舉。參與本次選舉的政黨共有3個,當中包括功能團體專業集團和2個政黨。和其他在新秩序時期舉行的立法選舉一樣,專業集團在這場選舉中大獲全勝。

背景

雖然新秩序政府對政治活動設下限制,不過在1977年1982年的立法選舉中,理論上屬於伊斯蘭政黨的建設統一黨在得票率方面一直錄得穩健增長,該黨也成功以「小人物」的政黨自居。1984年,由阿卜杜拉赫曼·瓦希德領導的伊斯蘭教士聯合會(伊聯)根據與政府的協議退出了建設統一黨——伊聯在1973年伊斯蘭政黨合併時被迫加入建設統一黨[1]。政府在當年稍後要求所有政黨把建国五项原则列為意識形態基礎。建設統一黨在1985年被迫更換黨徽,黨徽圖案從原來的克爾白(位於沙特阿拉伯麥加禁寺正中心的建築物)改為印尼國徽中間的盾章當中象徵建国五项原则之一的黑底五角黃星[2]

伊聯領導層在1987年宣布,不要求其會員和支持者一定要把票投給建設統一黨,也不禁止他們把票投給專業集團。這樣做提升了伊聯在參與建設統一黨期間被大大削弱的影響力[1][3]

競選活動

專業集團的首要任務是在篤信伊斯蘭教的亞齊省獲得最多選票,在1982年選舉中,除了雅加達,該省是專業集團無法獲得最多選票的唯一一個省級行政區[4][5]。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專業集團便起用了兩名公務員——印尼國家石油公司總經理和糧儲局(Badan Urusan Logistik, Bulog)局長來負責競選活動的財務事宜。當時對政府合約的依賴程度更嚴重的地方企業是專業集團競選經費的最大來源。然而,對專業集團來說,亞齊省省長易卜拉欣·哈桑的政治領導才是亞齊省競選活動的關鍵因素,這個經濟學家成功結合了亞齊人對傳統和現代化的渴望,他曾經環遊全省,告訴當地民眾專業集團如果獲勝的話,便會為該省帶來物質進步,而且傳統觀念也不需要為此而犧牲[6]

數以千計年輕的印度尼西亞民主黨(印尼民主黨)支持者在競選期的最後幾天舉着前總統蘇卡諾的畫像在雅加达遊行。他們認為反西方的蘇卡諾與在1973年被迫與印尼民主黨合併的其中一個政黨印度尼西亞民族黨有關聯,因此他是反對親西方新秩序的鮮明象徵。印尼民主黨在競選活動期間曾經試圖表態反對政治腐敗和貧富懸殊的現象[7]

選舉結果

由於伊斯蘭教士聯合會退出的關係,所以與1982年選舉相比,在這場選舉中建設統一黨的得票率跌幅超過40%,從中得益最多的則是專業集團[5]。在印尼全國27個省當中,建設統一黨在其中24個省的得票率都有所下降[8]。印尼民主黨的得票率增長了3%,增幅超過三分之一。爪哇岛西部是印尼民主黨得票率增幅的最大來源,在雅加達印尼民主黨的得票率也從1982年的15.8%上升到28.8%。由於建設統一黨在伊斯蘭教士聯合會退出後發生內鬨,因此把票投給印尼民主黨便成為對軍事官僚體系壟斷政壇提出抗議的唯一一個手段[7]。與此同時,專業集團實現了在亞齊省獲得最多選票的目的,首次在雅加達獲得絕對多數選票,在其他省份也獲得了絕對多數選票。這種情況在此後幾次選舉也有出現,並一直持續到1998年新秩序體制垮台為止[5]

政黨 得票 % 席位
專業集團Golongan Karya,Golkar) 62,783,680 73.11 299
建設統一黨Partai Persatuan Pembangunan, PPP) 13,701,428 15.96 61
印度尼西亞民主黨Partai Demokrasi Indonesia, PDI) 9,384,708 10.93 40
總計 85,869,816 100% 400
來源:中央選舉委員會[9]

後續

立法選舉結束後,印尼下一項政治議程是正、副總統選舉,正副總統人選會由人民协商会议(人協)議員選出。人協議員當中有一半由蘇哈托委任,而且蘇哈托控制了人協超過80%的委員(包括隸屬於專業集團的民選人協議員和隸屬於軍隊的非民選人協議員),所以當時66歲的蘇哈托連任總統一事已成定局,剩下的唯一一個問題是蘇哈托委任的副總統人選是誰。最後專業集團主席兼國務秘書長蘇達莫諾成為副總統的人選。兩人在1988年3月正式當選1988年至1993年任期的正副總統[10]

腳註

  1. ^ 1.0 1.1 Schwartz 1994,第172頁.
  2. ^ Liddle 1992,第94頁.
  3. ^ Liddle 1992,第95頁.
  4. ^ Liddle 1992,第96頁.
  5. ^ 5.0 5.1 5.2 Evans 2003.
  6. ^ Liddle 1992,第97頁.
  7. ^ 7.0 7.1 Liddle 1992,第98頁.
  8. ^ Liddle 1992,第92頁.
  9. ^ KPU 2014.
  10. ^ Liddle 1992,第99頁.

參考資料

  • Evans, Kevin Raymond. History of political parties & general elections in Indonesia. Jakarta: Arise Consultancies. 2003. ISBN 979-97445-0-4. 
  • Pemilu 1977-1997. Jakarta: Komisi Pemilihan Umum. 2014 [2015-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印度尼西亚语). 
  • Liddle, R. William. Pemilu-Pemilu Orde Baru: Pasang surut kekuasaan politik. Jakarta: Lembaga Penelitian, Pendidikan dan Penerangan Ekonomi dan Sosial. 1992. ISBN 979-8015-88-6 (印度尼西亚语). 
  • Schwartz, Adam. A Nation in Waiting: Indonesia in the 1990s 2. Boulder, CO, and San Francisco: Westview Press. 1994. ISBN 1-86373-635-2. 
  • Sudibjo, M (Ed) (1995) Pemilihan Umum 1992: Suatu Evaluasi (The 1992 General Election: An Evaluation)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Jakarta. OCLC 324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