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灣護國神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Fcuk1203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26日 (二) 07:21 (使用HotCat已添加Category:台灣已不存在的宗教場所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臺灣護國神社
臺灣護國神社たいわんごこくじんじゃ Taiwan Gokoku Jinjya
臺灣護國神社鳥居
基本信息
位置臺灣臺北州臺北市大直
宗教神道
主祭神靖國神社所供奉的與臺灣有關的英靈
社格臺灣總督指定護國神社
建筑详情
建立时间1942年
拆毁时间1966年

臺灣護國神社たいわんごこくじんじゃ)是日治時期位在臺灣臺北州臺北市大直(今臺北市大直)的護國神社,位於臺灣神宮新境地的東側。現已改建為國民革命忠烈祠(圓山忠烈祠)。

歷史

護國神社為祭祀衛國殉難者英靈的神社,原稱為招魂社日语招魂社,1939年將所有招魂社名稱改為護國神社,且在各都道府縣及海外其他數地只能設立一座,於是在台灣也開始籌備設立,1940年7月18日公告設立臺灣護國神社[1]。1941年1月15日,臺灣護國神社舉行地鎮祭動工,1942年5月22日舉行鎮座祭完工。

在二次大戰後,原建築改為忠烈祠使用,蔣介石也曾在此舉行烈士入祀祭典。1966年,臺灣護國神社建築拆除,改建為國民革命忠烈祠

祭神

該神社供奉靖國神社裡面與臺灣有關的英靈[2],包含以下三類:

  • 在臺灣戰歿的陸海軍或有官階者
  • 戰歿時為台灣籍或住在台灣的內地者
  • 在日本領臺後的事變而殉職者

例如山根信成六氏先生楫取道明、平井數馬、桂金太郎、井原順之助、中島長吉、關口長太郎)、田島三郎等人[1]

臺灣護國神社社紋。外側紋樣為櫻,內部是代表臺灣總督府的台字紋。

出處

  1. ^ 1.0 1.1 臺灣護國神社御鎮座に際して. 臺灣時報發行所. 1942-06-01. 
  2. ^ 《昭和十七年版 臺北市概況》,臺北市役所,98頁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