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顧忠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b400:e73e:a6b5:e0f0:c7ee:7e8e:924d留言2021年1月27日 (三) 01:45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顧忠華
性别
出生1956年(67—68歲)
臺灣臺北市
国籍 中華民國
别名Ku, Chung-Hwa
教育程度
职业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配偶陳惠馨
经历
代表作
    • 《理性化與官僚化:對韋伯之研究與詮釋》
    • 《韋伯學說新探》
    • 《社會學的基本概念》
    • 《德國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制度:以分流教育為例》
    • 《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實踐》
    • 《憲改大對決:九七修憲的教訓》
    • 《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導讀》
    • 《解讀社會力:台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

顧忠華(1956年),臺灣戰後新移民之後代,生於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曾任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澄社社長、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臺北市廉政委員等職。研究領域為:社會學理論、非營利組織研究、經濟社會學、知識社會學,與其他學者共同引進、翻譯相當多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的經典原著,[1]並積極推動社區大學與各種非營利組織。顧忠華之妻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惠馨[2]

主要著作

  • 《理性化與官僚化:對韋伯之研究與詮釋》(1986年)
  • 《韋伯學說新探》(1992年)
  • 《社會學的基本概念》(1993年)
  • 《德國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制度:以分流教育為例》(1996年)
  • 《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實踐》(1999年)
  • 《憲改大對決:九七修憲的教訓》(2004年,與金恆煒編著)
  • 《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導讀》(2005年)
  • 《解讀社會力:台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2005年)

參考文獻

  1. ^ 顧忠華著作 (PDF). [2012-12-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2-24). 
  2. ^ 記者張錦弘. 名人留學經》顧忠華 迷戀韋伯 追到海德堡. 聯合報. 2004-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17). 

參見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