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Tiouraren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30日 (六) 08:5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城文
公元1035年的銅鍱,表面刻有城文
类型
使用时期
大約公元750年–?
语言梵語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子体系天城文
孟加拉文
姊妹体系夏拉達文
悉曇文
[a] 對婆羅米文的閃米特起源沒有達成一致認可。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 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城文Nāgarī)又称城体,在古印度於大約公元8世紀作為笈多文的東部變體出現(而夏拉達文是西部變體)。它分支出多種文字,比如天城文、孟加拉文、喜城文藏文,并影響了夏拉達文派生的古木基文的發展。城文直接演变为天城文,天城文是对城文的改良而成,改良后的城文为突出其神圣加多了个梵文“天”字(देव/deva)成为天城文。[1]

參考資料

  1. ^ 存档副本. [2014-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