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rtoria2e5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31日 (日) 05:46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同情(英語:compassion),是一種因為同理心而對其他人產生的情緒。因為我們對於其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對於其他人的遭遇產生責任感,因此出現幫助別人的動機,這種情緒稱為同情。

同情產生的原因,除了同理心之外,還與公平正義、相互依存等情緒有關。它牽涉到人類在某個特定情境下的自由意志,被認為是人類天性之一,也是理性的根源。

心理学裡的同情

心理学上“同理心”(empathy)與同情(Compassion)、同情心(sympathy)有些許不同,“同情心”包含情感部分的感同身受,而“同理心”則強調以理性角度出發的理解。

哲学和宗教裡的同情

西方哲学

自由意志论派哲学家认为理性根源来自同情心。

印度哲学

“同情”或“怜悯”(Dayā)在印度哲学和印度教育哲学经典《吠陀》中,被赞扬爲人类伟大特质之一[1]

佛教

在佛教中,同情心体现在慈悲心。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