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llenkong11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31日 (日) 14:42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
충무공 이순신급(KDX-II)
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
概觀
艦種驅逐艦
艦名出處人名命名法
擁有國 大韓民國
前型廣開土大王級
次型世宗大王級
同型6艘
完成首艘2003年12月下水
現況現役
技术数据
標準排水量4,400噸
滿載排水量5,500噸
全長150m
全寬17m
吃水5.0m
燃料柴油
鍋爐2台通用电气LM2500燃气轮机
2台MTU 20V 956 TB 82柴油机
动力柴燃交替动力方式(CODOG)2軸推進
功率58,200马力
發電機柴油發電機4具
電力輸出每具800kw,共3200kw
最高速度29節
乘員300人
射控裝置STIR-240照明雷達
偵搜系统AN/SPS-49對空搜索雷達
MW-08雷達
武器裝備1 x Mk 45 Mod 4舰炮
32單元 Mk 41垂直發射系統
(SM-2和ESSM导弹)
(反潛火箭和戰斧巡弋飛彈
2 x 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
1 x RIM-116滾體飛彈
1 x 守門員近迫武器系統
2 x 三連装Mk 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搭載Mk 46型魚雷
電戰系统SLQ-200(v)5K SONATA電戰系統
艦載機“山猫”反潜直升机1~2架

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韓語:충무공 이순신급 구축함)(KDX-II)是大韓民國海军第二阶段开发研制的新型驱逐舰,由大宇重工玉浦船厂建造,2002年5月22日首舰下水,2003年12月服役。首舰舷号975。

歷史

忠武公李舜臣級是「韓國驅逐艦實驗」(Korean Destroyer Experimental,KDX)計畫的第二階段,忠武公李舜臣級擁有區域防空飛彈系統,主要任務為艦隊防空,由於進行時逢亞洲金融風暴,重創韓國經濟,因此計畫是在嚴格的成本控管下完成。最初預計建造三艘,爾後則增至六艘,分成兩批各三艘;在2004年中,據報韓國考慮增購6~7艘KDX-2。基本設計由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負責,合約於1996年簽訂,而建造工作由現代重工與大宇重工(Daewoo Heavy Industries)一同執行,

艦名以韓國史上君王、名將名為命名準則,首艦忠武公李舜臣號(DDH-975)冠上16世紀朝鮮名將李舜臣的名字。 首艦忠武公李舜臣號在2002年5月22日下水,翌年年初展開為時約一年的海上測試後交艦成軍;而後續的KDX-2則以平均每年一艘的速率陸續成軍。

同型艦

艦隻編號 艦名 原文及拼音 艦名由來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DDH 975 忠武公李舜臣號英语ROKS Chungmugong Yi Sun-sin (DDH-975) 충무공 이순신
Choongmoogong Yi Soon Shin
李氏朝鮮海軍將領李舜臣壬辰衛國戰爭中多次擊敗日本海軍。常被韓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2002年5月22日 2003年12月2日
DDH 976 文武大王號 문무대왕
Munmu the Great
新羅第三十代君主金法敏史書文武王。在位時統一當時被分裂為三個國家朝鮮半島 2003年4月11日 2004年9月30日
DDH 977 大祚榮號 대조영
Daejoyoung
渤海國開國君主大祚榮,史稱大震國太祖高王 2003年12月2日 2005年6月30日
DDH 978 王建號 왕건
Wang Gun
高麗國開國君主王建,史稱高麗太祖 2005年5月4日 2006年11月10日
DDH 979 姜邯贊號 강감찬
Gang Gamchan
高麗國時期軍事將領姜邯贊,在第三次高麗契丹戰爭時擊退入侵的契丹軍隊。 2006年3月16日 2007年10月1日
DDH 981 崔莹号英语ROKS Choe Yeong (DDH-981) 최영
Chae Yeon
高麗國時期軍事將領崔瑩,戰績包括擊退日本海盜。晚年時被手下將領(其後成為朝鮮王朝開國君主)李成桂背叛。 2006年10月20日 2008年9月4日

戰史

2010年韓國參與了多國聯軍在亞丁灣打擊索馬利亞海盜的任務「亞丁灣黎明作戰英语Operation Dawn of Gulf of Aden」。2011年1月,韓籍化學運輸船「三湖珠寶號英语Samho Jewelry」遭到索馬利亞海盜的小艇劫持,而總統李明博下令巡邏亞丁灣的驅逐艦執行救援任務,派遣了艦上的直升機載運海軍特戰旅隊員登船解救人質,並俘獲了部分索馬利亞海盜成員。被韓軍俘虜的索馬利亞海盜被押回韓國法庭受審,最重判處無期徒刑。

関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