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四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GnolizX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8日 (一) 08:20 (Disambiguating links to 貞觀 (link changed to 貞觀 (唐朝)) using DisamAssist.)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安西四镇,中国唐代西域重兵之地。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置,[1]唐前期四镇指的是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城(今阿克·贝希姆遗址,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马克市西南8公里处),[2]开元七年(719年)十姓可汗请居碎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表以焉耆备四镇。[3]四镇变为龟兹、于阗、疏勒、焉耆。

四镇都督府设置前概况

龟兹都督府
龟兹国。其王姓白,理白山之南。去瓜州三千里,胜兵数千。
毗沙都督府
于阗国。在葱岭北二百里,胜兵数千。俗多机巧。其王伏阇信,贞观二十二年入朝。在安西都护府西南二千里。
疏勒都督府
疏勒国。在白山之南,胜兵二千。去瓜州四千六百里。贞观九年,遣使朝贡,自是不绝。在安西都护府西南二千里。
焉耆都督府
焉耆国。其王姓龙,名突骑支,常役于西突厥。俗有鱼鳖之利。贞观十八年,郭孝恪平之,由是臣属。在安西都护府东八百里。[4]

四镇设都督府

四镇 都督府 设置时间 领州数目
龟兹镇 龟兹都督府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于阗镇 毗沙都督府置 上元二年(675年)

春正月丙寅

初管蕃州五,后析为十
疏勒镇 疏勒都督府 上元中置 十五
焉耆镇 焉耆都督府 上元中置 无蕃州

(整理自《旧唐书》、《唐书》、《文献通考》、《资治通鉴》)

四镇风云

唐控制四镇时期 :648-670,673-678,679-687,692-790?。

吐蕃控制四镇时期:670-673,678-679,687-692,790?-?。

太宗开疆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破龟兹、开四镇、移置安西都护府与龟兹兼统之。[5]

唐蕃逐鹿

咸亨元年(670年)夏四月,吐蕃陷白州等一十八州,又与于阗合众袭龟兹,陷之。罢 安西四镇。[6]

咸亨四年(673年),唐恢复安西四镇。[7]

仪凤三年(678年),吐蕃攻焉耆以西,四镇皆没。[8]

仪凤四年(679年),安西四镇被唐将裴行俭收复。[9]

垂拱三年(687年),武则天收缩战线,放弃安西四镇。[10]

长寿元年(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阿史那忠节大破吐蕃,克复四镇,自此复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镇兵三万人。[11]

唐得四镇

开元七年(719年)十姓可汗请居碎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表以焉耆备四镇。[12]

天宝初,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安西节度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 治龟兹城,兵二万四十。[13]

天宝末,安西、北庭末失关、陇,朝贡道隔。自后伊西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四镇节度留后郭昕数遣使奉表,皆不至。[14]

上元元年(760年),河西军镇多为吐蕃所陷。有旧将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府, 二镇与沙陀回鹘相依,吐蕃久攻之不下。[15]

建中元年(780年)元忠、昕遣使间道奏事,德宗以元忠为北庭大都护,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16]

四镇陷落

按《旧唐书·地理志》和《新唐书·地理志》四镇陷落当在的贞元三年(787年)“其 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北庭、安西无援,贞元三年,竟陷吐蕃”。[17]“贞元三年(787年),吐蕃攻沙陀、回纥,北庭、安西无援,遂陷“。[18]

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四镇陷落当在贞元六年(790年】“及三葛禄、白服突厥皆附于回鹘,回鹘数侵掠之。吐蕃因葛禄、白服之众以攻北庭……贞元六年(790年)庚午……回鹘颉干迦斯与吐蕃战不利,吐蕃急攻北庭。北庭人苦于回鹘索求,与沙陀酋长朱邪尽忠皆 降于吐蕃。……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而西州犹为唐固守”。 [19]

今有学者考证贞元六年(790年)只是安西四镇中的于阗陷落,[20]四镇陷落的最后时间当为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冬,即安西都護府最後總部龜茲徹底失陷為止。[21]

四镇归来

龟兹: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讨霍集占,伯克阿集以城降,改名库车。二十四年,设办事大臣。[22]

于阗:乾隆二十年(1755年),准部平,始内属。二十四年,设办事大臣、协办大臣各一。[23]

疏勒: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将军富德克之,始内属。[24]

焉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准部平,改名喀喇沙尔。[25]

至此,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安西四镇重新纳入到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

参考文献

  1. ^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西戎·龟兹国
  2. ^ 张广达:《碎叶城今地考》,《北京大学学报》,1979年, (5): 70–82.
  3. ^ 《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焉耆
  4. ^ 《旧唐书》卷四十 志第二十 地理三·地理三·河西道·安西大都护府
  5. ^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西戎·龟兹国
  6. ^ 《旧唐书》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高宗下·总章三年 咸亨元年
  7. ^ 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2页
  8. ^ 《文献通考》卷三百三十六•四裔考十三
  9. ^ 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2页
  10. ^ 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2页
  11. ^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西戎·龟兹国
  12. ^ 《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焉耆
  13. ^ 《文献通考》卷五十九•职官考十三
  14. ^ 《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上
  15. ^ 《旧唐书》卷四十 志第二十 地理三·地理三·河西道·安西大都护府
  16. ^ 《旧唐书》卷四十 志第二十 地理三·地理三·河西道·安西大都护府
  17. ^ 《旧唐书》卷四十 志第二十 地理三·地理三·河西道·安西大都护府
  18. ^ 《唐书》卷四十 志第三十 地理四·陇右道
  19.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三
  20. ^ 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3-316页
  21. ^ 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569-571页
  22. ^ 《清史稿》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新疆·库车直隶州
  23. ^ 《清史稿》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新疆·和阗直隶州
  24. ^ 《清史稿》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新疆·疏勒府
  25. ^ 《清史稿》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新疆·焉耆府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