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柱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0日 (三) 21:03 (Add 1 book for verifiability (20210209)) #IABot (v2.0.8) (GreenC bot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营造法式》柱础图

柱础(础:chǔ/ㄔㄨˇ、同《礎》)是的基座。在中国古建筑中用于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的底端与台基之间。[1][2]

其功用有三:将柱子的重量分布在较大的面积传到地面;防水防潮;装饰。[3]

歷史沿革

中國的柱础起源于商代,殷墟曾发掘出卵石形的原始柱础[4]

宋代营造法式》将柱础规范化:

造柱础的制度,方形柱础的边长等于柱子直径的二倍,例如柱径二尺,柱础方四尺。柱础边长如在一尺四寸以下,柱础的厚度是按每尺边长厚八寸计算;凡柱础边长在三尺以上,础厚等于础边长的一半

[5]

東亞傳統建築柱础上的雕刻图案,有铺地莲花式、仰覆莲花式、覆盆莲花式、海石榴花式、游龙戏水式、宝莲花式、牡丹花式等。[6]

圖片

參考文獻

  1. ^ 李金龙. 识别中国古建筑.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8: 62–63. ISBN 978-7-80678-957-5. 
  2. ^ Poppeliers, John C. What Style is it?. New York, America: John Wiley & Sons. 1983: 104. ISBN 0-471-14434-7. 
  3. ^ 柱礎. nrch.culture.tw. [2020-01-02]. 
  4. ^ 梁思成 《柱础简说》 《梁思成全集》第六卷355-368页
  5. ^ 李诫著 《营造法式》卷第三《石作制度》
  6. ^ 老古板的古建築之旅. 老古板的古建築之旅: 柱珠 與 磉石. 老古板的古建築之旅. 2017-01-02 [2020-01-02].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