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3日 (六) 06:49 (补救8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动物志
浙江大学生物实验中心的一套《中国动物志》(照片仅展示部分)
作者566位专家学者[1];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类型动物志
系列142卷(截至2015年)[2]
语言中文
主题中国动物 编辑维基数据
發行信息
出版机构科学出版社
出版地點北京

中国动物志》(拉丁語Fauna Sinica)是中国动物分类学的重要系列专著,系统记录了中国境内两万余种动物的各项特征及研究成果,包括系统发育、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分布、经济意义等的研究成果及讨论。

截至2004年8月,《中国动物志》已经出版100卷(其中脊椎动物24卷, 无脊椎动物40卷[a]昆虫36卷),记述分布于中国的动物25000余种,总字数约6000万字。[3]有文献认为,《中国动物志》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志[1][4]

《中国动物志》的编研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项目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6]

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政府及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才正式开始动物志的编写工作。《中国动物志》的编撰工作于1956年列入中国制定的12年科学远景规划。1962年,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成立[7],负责该书的组织实施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动物志》的编研工程受到严重冲击和干扰,工作基本停滞。七十年代中期,编研工程重新启动。“八五”期间,《中国动物志》已完成46卷, 1905万字,记述动物12000种。[8]1992年,三志(即《中国动物志》、《中国植物志》、《孢子植物志》)“八五规划”列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1]

结构

《中国动物志》各卷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一般包括该卷所载类群总体的分类分布、形态解剖特点、地理分布、生物和生态学资料、经济意义等。各论中则对各物种分别做详细阐述。每卷后附有种名汉英拉对照、英汉拉对照、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索引等。

奖项和意义

《中国动物志》所取得的成果获得了多项荣誉[4],包括:

《中国动物志》的出版,是中国动物学发展的明显标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为,《中国动物志》总体上达到了国际水平。[1] 但“从卷册出版数量统计, 《中国动物志》近5年的出版速度明显低于本世纪第一个10年”;“在短时间内通过志书全面了解中国动物和孢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是不现实的”。[2]

参见

注释

  1. ^ 《中国动物志》中的“无脊椎动物”部分並不包括昆虫。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董正之. 《中国动物志》编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2, (3). 
  2. ^ 2.0 2.1 马克平:中国生物多样性编目取得重要进展. [2016-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1). 
  3. ^ 《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动物志》已出版100卷. 动物学杂志. 2004, (6). 
  4. ^ 4.0 4.1 赵仲苓. 动物分类学中的盖世巨著——《中国动物志》.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4, (3). 
  5. ^ 《中国孢子植物志》和《中国动物志》编研项目启动.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动物志》的编研”和“中国孢子植物志的编研”结题验收会在北京召开. [2016-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4). 
  7. ^ 中国动物志简介. [2016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5月5日) (中文(简体)). 
  8. ^ 夏振岱. 中国生物物种大全——“三志”.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1, (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