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華職棒季後挑戰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4日 (日) 18:29 (补救3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華職棒季後挑戰賽(PLAYOFF SERIES)為中華職棒的賽事,最早於1998年實施,後來曾因球團減少而廢止。前身為1994、1995年的「挑戰盃」。1998、1999年採單一球季首度舉行季後挑戰賽,2000因球隊減少而終止。2005年起,為了彌補2004年賽事的缺陷,決議增設「外卡」球隊[1]。2008年球季結束後,又因球團減少而更改季後挑戰賽的遊戲規則[2]

挑戰盃

發展歷史

「挑戰盃」是中華職棒在1993年~1996年實施的過渡賽制,被視為今日中華職棒季後挑戰賽的前身。1992年,兄弟象囊括上下半季冠軍,成為當然的年度總冠軍,聯盟實施金冠軍挑戰賽作為台灣大賽的替代品,但評價不如預期,遂修訂賽制將金冠軍賽改為「挑戰盃」,由年度前三名球隊進行挑戰賽,勝者為該年度的挑戰盃冠軍,可享有50萬元獎金,不過年度總冠軍並不因此異動。

挑戰盃賽制實施後,1994年兄弟象、1995年統一獅都獲得該年度上下半球季冠軍,也連續舉辦了兩年挑戰盃,但票房、評價依舊低迷。

1995年球季結束後,在票房不佳及「連續兩年沒有總冠軍賽可看」的意見反映下,聯盟再次修訂賽制,若上、下半球季都由同一球隊奪冠,仍須進行台灣大賽,但該隊先獲得一場「保送勝」,挑戰盃正式走入歷史。

1997年中華職棒總冠軍賽,由上半季冠軍、下半季墊底、年度第6名的時報鷹,對決上半季墊底、下半季冠軍、年度第4名的味全龍,但是年度前3名(統一獅、三商虎、兄弟象)卻都只能作壁上觀。1998年,聯盟實行單一賽季,挑戰盃以季後挑戰賽的型態復活融入中職季後賽體制。

歷年賽事結果

年度(職棒紀年) 獲勝球隊 總教練 MVP 對戰成績(勝敗表) 落敗球隊 總教練 優秀球員 賽事連結
1994年(中華職棒5年 統一獅 大石彌太郎 陳政賢 3勝0敗(WWW--) 兄弟象 山根俊英 曾智偵江泰權 Link
1995年(中華職棒6年 三商虎 宅和本司 林仲秋 3勝1敗(WWLW-) 統一獅 大石彌太郎 鷹 俠羅 魁 Link

季後挑戰賽概要與賽制

1994年~1995年(職棒五年~職棒六年)

兄弟象與統一獅成為當然的年度總冠軍,故無台灣大賽
  • 聯盟開辦挑戰盃取代金冠軍挑戰賽,由年度前3名進行。
  • 冠軍獨得50萬獎金,但挑戰盃的戰果不影響總冠軍。

1998年~1999年(職棒九年~職棒十年)

因應1997年兩個墊底球隊的台灣大賽:上季冠軍時報鷹(年度第6、下季墊底)、下季冠軍味全龍(年度第4、上季墊底)進軍台灣大賽,年度前三名皆無緣季後賽。聯盟決議實施單一球季。
  • 由全年度戰績第二名與第三名球隊進行三戰兩勝的賽事,勝出者與全年度戰績第一名球隊進行七戰四勝制的台灣大賽。後因球團減少而廢止。

2005年~2008年(職棒十六年~職棒十九年)

中華職棒聯盟對季後賽做出重大調整,其中最大的改變是增加「外卡」球隊的設置[2],後因球團減少而廢止。
  • 上半季冠軍與下半季冠軍不同球隊時,「外卡」球隊先與全年勝率較差的季冠軍球隊進行季後挑戰賽:
採五戰三勝制,由擁有季冠軍之球隊享有主場優勢[2]
兩支季冠軍球隊以外的其他球隊中,戰績最佳的球隊為「外卡」球隊[2]
  • 上半季冠軍與下半季冠軍相同球隊時,由全季勝率第二名與第三名球隊進行季後挑戰賽:
採五戰三勝制,並由年度戰績第2名享有主場優勢[2]

2009年~2020年(職棒二十年~職棒三十一年)

2009年起,由於再度縮減回4隊,外卡球隊的定義也被緊縮至「年度勝率第1名但未取得上/下半季冠軍或同一隊包辦上下半季冠軍」:

  • 上、下半球季冠軍為同一隊時
由全季勝率第二名與第三名球隊進行季後挑戰賽[2][1]
採五戰三勝制,全季勝率第二名擁有3場(G1、G2、G5)主場優勢[1]
  • 全年度勝率第一名球隊未取得上、下半季任一季冠軍時[3]
由上下半球季第一之兩隊中,全季勝率較低之球隊,與全季勝率第一之球隊,進行季後挑戰賽。
採五戰三勝制,奪得季冠軍的球隊可享3場(G1、G2、G5)主場優勢[1]

歷年季後挑戰賽(含挑戰盃)結果

  • ○代表勝場,●代表敗場,斜體代表外卡球隊。
年度 獲勝球隊 總教練 對戰成績 勝敗表 交戰對手 總教練
1994年 統一獅(2) 大石彌太郎 2勝0敗 ○○ 時報鷹(3) 李瑞麟
3勝0敗 ○○○ 兄弟象(1) 山根俊英
1995年 三商虎(2) 宅和本司 2勝0敗 ○○ 時報鷹(3) 李瑞麟
3勝1敗 ○○●○ 統一獅(1) 大石彌太郎
1998年 味全龍(3) 徐生明 2勝1敗 ●○○ 統一獅(2) 林家祥
1999年 味全龍(3) 徐生明 2勝1敗 ●○○ 統一獅(2) 曾智偵
2005年 誠泰COBRAS(2,上) 郭泰源 3勝1敗 ○●○○ 統一獅(3) 大橋穰
2006年 統一獅(2) 大橋穰 3勝0敗 ○○○ 興農牛(3) 劉榮華
2007年 統一獅(1) 呂文生 3勝0敗 ○○○ 誠泰COBRAS(5,上) 吳復連
2008年 兄弟象(3) 王光輝 3勝0敗 ○○○ La new熊(2,下) 洪一中
2017年 中信兄弟(3) 史耐德 3勝1敗 ○●○○ 統一7-ELEVEn獅(2) 黃甘霖
2018年 統一7-ELEVEn獅(2) 黃甘霖 3勝1敗 ○●○○ 富邦悍將(3) 陳連宏

各隊贏得季後挑戰賽(含挑戰盃)表

球隊 參賽次數 獲勝次數 勝場 敗場 勝率 備註
中信兄弟 3 2 6 4 0.600
統一7-ELEVEn獅 9 4 15 11 0.577
樂天桃猿 1 0 0 3 0.000
富邦悍將 2 0 1 6 0.143
味全龍 2 2 4 2 0.667
目前已經消失的職棒球團
三商虎 1 1 5 1 0.833
誠泰COBRAS 2 1 3 4 0.429
時報鷹 2 0 0 4 0
  • 註:標顏色的表消失的球隊。

注釋

  1. ^ 1.0 1.1 1.2 1.3 黎建忠. 中華職棒2005年度選秀 許志華榮獲狀元. 中央社. [2011-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2.5 姚瑞宸. 中職明年240戰 3.28開打. 蘋果日報 (中文(臺灣)). [永久失效連結]
  3. ^ root. 中華職棒變革 選秀 讓渡 自由球員 保障薪 皆有新制. ESPN STAR.com. [2011-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3) (中文(臺灣)). 

參考資料

  • 中華職棒紀錄年鑑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