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乌克兰武装部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5日 (一) 06:04 (补救10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乌克兰武装部隊
Збройні сили України
军徽
军旗
建立1917 (1991年12月6日重组)[1]
軍事部門Emblem of Ukrainian Ground Forces 乌克兰陆军

Emblem of Ukrainian Air Force 乌克兰空军
Emblem of Ukrainian Navy 乌克兰海军
Emblem of Ukrainian Airmobile Forces烏克蘭空降突擊軍

Emblem of Special Operations烏克蘭特種作戰部隊
總司令部基輔
領導
最高統帥乌克兰总统 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
國防部長安德烈·扎戈罗德努克
指揮官鲁斯兰·霍姆察克
军力
服役年齡18
徵兵役期12個月(陸軍、空軍)
18個月(海軍)
可用人数11,149,646,16–49(2015年估計[4]
適合服役人數6,970,035,16–49(2015年估計[4]
每年可徵兵數482,000(2015年估計[4]
現役人數255,000 (2018年[2])(第29位
備役人數1,000,000
部署人數60,000[3]
軍費
預算27億美元(2015年)[5]
佔GDP百分比3%[6]
工業
本國供應商烏克蘭國防工業
外國供應商 美国
 加拿大
 中国
 英国
 法國
 以色列
相關
歷史1992-94克里米亞危機
駐科索沃部隊
圖茲拉島衝突
伊拉克战争
聯合國科特迪瓦行動
聯合國駐塞拉利昂維和部隊
駐阿富汗國際維和部隊
海洋盾牌行動
聯合國駐剛果民主共和國特派團
亞特蘭大行動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
顿巴斯战争
軍階乌克兰军衔

乌克兰武装部隊[7]烏克蘭語Збройні сили України (ЗСУ) Zbroyni Syly Ukrayiny, (ZSU))是乌克兰軍隊。烏軍的主要任務是作為威懾力量保衛烏克蘭國家主權。所有烏克蘭的武裝部隊與安全部隊都接受烏克蘭總統的指揮,以及烏克蘭最高議會內設立的委員會的監督。乌克兰在不结盟运动组织裡具有观察员国地位。[8]

烏克蘭民族衛隊作為烏軍的補充力量,同時充當預備隊的角色。

组织

陆军

乌克兰陆军是乌克兰武装部隊的地面作战军种。源自於1991年12月从苏联陆军继承而来的三大军区的部队:基辅军区喀尔巴阡军区敖德萨军区

空军

乌克兰空军是乌克兰武装部隊的一部分[9]。乌克兰空军指挥部和总部位于文尼察。当1991年苏联解体后,大量空军飞机离开了乌克兰。此后乌克兰空军便裁军并升级装备,进行现代化改建。但尽管尽了一些努力,其主要装备还是即将淘汰的老式苏製空军飞机。目前该军有36300名军人和187架飞机在役[10][11],但只有大约八十架有起飞作战能力。[12]與所有的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都已停用(其中一些交付给俄罗斯[13]

海軍

根據2015年8月《基輔郵報》的報導,烏克蘭海軍由6,500名人員組成。

参考文献

  1. ^ http://zakon1.rada.gov.ua/laws/show/1934-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Верховна Рада України; Закон від 06.12.1991 № 1934-XII
  2. ^ 存档副本. [2019-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5). 
  3. ^ 存档副本. [2016-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7). 
  4. ^ CIA World Factbook, Military of Ukra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存档副本. [2016-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6. ^ http://www.nytimes.com/reuters/2014/12/20/world/europe/20reuters-ukraine-crisis-military.html?ref=world
  7. ^ 12月6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日. 烏克蘭駐華大使館. 2015-12-08 [2016-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31). 
  8. ^ "NAM Members & Observe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th Summit of the Non-Aligned Movement, Tehran, 26–31 August 2012
  9. ^ Military Balance in Europe 2011, TANDF online, March 7, 2011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1) 
  10. ^ Trendafilovski, Vladimir. Ukrainian Reforms. Air Forces Monthly. March 2006, (216): 32–39. 
  11. ^ Air Forces Monthly, December 2007 issue, p. 64.
  12. ^ 存档副本.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2). 
  13. ^ The conventional imbalance & debate on Russian non strategic nuclear weapons, The European leadership network,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