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TinC23(留言 | 贡献)在2021年10月21日 (四) 15:11 (消歧义:集 → 集合 (数学))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設集合 A ⊆ Z {\displaystyle A\subseteq \mathbb {Z} } , A ( n ) = | A ∩ { 1 , 2 , … , n } | {\displaystyle A(n)=|A\cap \{1,2,\ldots ,n\}|} , A {\displaystyle A} 中不大於 n {\displaystyle n} 的元素的數目。施尼勒尔曼密度函數 σ : P ( Z ) → [ 0 , 1 ] {\displaystyle \sigma :{\mathcal {P}}(\mathbb {Z} )\to [0,1]} ,或 A {\displaystyle A} 的施尼勒尔曼密度定義為:
其中inf表示最大下界。若使用 lim n → ∞ A ( n ) n {\displaystyle \lim _{n\to \infty }{\frac {A(n)}{n}}} (如自然密度),可能不存在極限,施尼勒尔曼密度的其中一個好處在於它總是有值的。
設 G 2 = { k 2 } k = 1 ∞ {\displaystyle {\mathfrak {G}}^{2}=\{k^{2}\}_{k=1}^{\infty }} ,拉格朗日四平方和定理可以寫成 σ ( G 2 ⊕ G 2 ⊕ G 2 ⊕ G 2 ) = 1 {\displaystyle \sigma ({\mathfrak {G}}^{2}\oplus {\mathfrak {G}}^{2}\oplus {\mathfrak {G}}^{2}\oplus {\mathfrak {G}}^{2})=1} ,其中 A ⊕ B {\displaystyle A\oplus B} 表示 A {\displaystyle A} 和 B {\displaystyle B} 的和集。
顯然, σ G 2 = 0 {\displaystyle \sigma {\mathfrak {G}}^{2}=0} ,另外也有 σ ( G 2 ⊕ G 2 ) = 0 {\displaystyle \sigma ({\mathfrak {G}}^{2}\oplus {\mathfrak {G}}^{2})=0} 。那麼施尼勒尔曼密度1是怎樣得來的呢?原來 σ ( G 2 ⊕ G 2 ⊕ G 2 ) = 5 / 6 {\displaystyle \sigma ({\mathfrak {G}}^{2}\oplus {\mathfrak {G}}^{2}\oplus {\mathfrak {G}}^{2})=5/6} 。儘管只有一、兩個平方數集的和集的密度都是0,但之後和集的施尼勒尔曼密度會慢慢增加。
施尼勒尔曼指出:
Mann證明了更強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