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乃琼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Fcuk1203留言 | 贡献2023年4月6日 (四) 01:38 (使用HotCat已添加Category:中国重建建筑物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乃琼寺
藏文转写
藏文གནས་ཆུང་དགོན།
威利转写gnas-chung lcog
藏语拼音Naiqung Jog
基本信息
国家中國
位置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宁玛派
地圖
地图

乃琼寺,全称“乃琼多杰扎央林”,简称“乃琼贡巴”(藏語གནས་ཆུང་དགོན་པ།藏语拼音Naiqung Gönba),藏族民间俗称乃琼角[1]藏語གནས་ཆུང་དགོན།威利转写gnas-chung lcog藏语拼音Naiqung Jog)一譯乃穷寺、 舊譯涅沖寺。藏傳佛教宁玛派寺院[2],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是格鲁派哲蚌寺的属寺,也是乃琼护法的所在。该寺位于根培乌孜山南麓,距哲蚌寺約1公里。

因現任乃瓊護法十四世达赖流亡至印度,故現在达兰萨拉也建立了一個同名寺院,作為乃琼护法的居所。

歷史

乃瓊寺的名字中,“乃”即汉语“地方”,“瓊”即汉语“小”。故乃琼寺指哲蚌寺所属的“小地方”。

此寺供奉有三頭六臂的白哈尔,是格鲁派所奉世间護法的主神。寺中有喇嘛擔任乃瓊护法,讓白哈尔附身來做出神諭。[3]

关于该寺的来历,在藏文文献中有不同的说法。其一称,白哈尔乌仗那地方神,后移居至裕固境内巴达霍尔的寺庙,成为霍尔部落的保护神。桑耶寺落成后,莲花生念钦山神的建议下,自霍尔迎请白哈尔做了桑耶寺的保护神,居白嘎岭。700年后,白哈尔迁至拉萨河南岸的噶举派贡塘寺,后与该寺住持喇嘛祥蔡巴不和,祥喇嘛就在建寺时不让画工在寺内壁画上画白哈尔。白哈尔设计将寺庙付之一炬。愤怒的祥喇嘛设计捕获白哈尔,将其装进木箱抛入拉萨河,木箱流经哲蚌寺时被该寺一名喇嘛捞出并打开,白哈尔趁机变为白鸽,飞到一棵桦树上便消失了。后人绕树建立了如今的“乃琼寺”。自此白哈尔一直住在乃琼寺,有自己的代言神巫即乃琼护法,后者后来被五世达赖(1617-1682)指派为噶厦的宣谕神。[1][4]

其二称,五世达赖哲蚌寺见装着白哈尔的木箱漂在拉萨河上,便令哲蚌寺德阳经院的堪布捞出木箱,但不准他打开木箱。堪布因好奇,违反达赖的要求,打开了木箱,从箱中飞出一只鸽子落到一棵古树上。达赖得知此事后,斥责这位堪布,后又下令绕树建寺,取名“乃琼寺”。[1]

其三称,白哈尔为履行对宗喀巴大弟子绛央却吉扎西(1379-1449)的诺言而来到哲蚌寺。乃琼寺因此而修建。[1]

其四称,从桑耶寺迁到贡塘寺的不是白哈尔本神,而是其化身“主臣”金刚称护法。金刚称护法为了成为贡塘寺最显赫的神祇,在僧众面前显示各种幻像,令僧众不悦,被僧众以禳邪之法关入木箱内抛进拉萨河。木箱被一喇嘛捞出背回哲蚌寺。金刚称护法称开箱之机飞到一棵古树上消失了,后绕树建寺称“乃琼寺”。不久,白哈尔应现于乃琼寺。[1]

其五称,拉萨东部蔡公堂的某位居民如同死人一般被装进木箱投入拉萨河,木箱被哲蚌寺喇嘛捞出。开箱后,一道火焰冲出,消失在附近一棵古树上,躺在箱里的居民也恢复了知觉。后绕树建寺称“乃琼寺”,这位居民也成了乃琼寺的首位乃琼护法[1]

据藏文史书记载:白哈尔亦被称为“战神大王乃琼”,乃是王系魔神的首领。苯教称之为“象雄护法神”。藏文文献记述白哈尔的容貌如下:“协松多吉米沃且(白哈尔)三头六臂,各有白、天蓝和红色的面孔一个,三只右手持铁钩、箭和剑;三只左手持刀、弓和杖。身穿白丝上衣,用人皮、虎皮做围腰。头戴类似于草帽的藤帽;骑白狮,由门普布查牵引。陪伴之神是阿曲玛,派遣寒鸦做他的使臣。”[1]

1959年,乃瓊护法隨達賴出亡至印度達蘭萨拉,此後未曾回到此寺。[5]现在在达兰萨拉有一座新建的乃琼寺[6]

乃琼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该寺得到修复。现在该寺大殿西北角的白哈尔殿内供奉有白哈尔莲花生等像,白哈尔殿内还有当年白哈尔消失的树。[1]

该寺规模中等,20世纪初该寺有100名左右的喇嘛。[7]

建筑

此寺现存主要建筑有:

  • 德央多杰
  • 大殿
  • 卓敦拉康
  • 赞康
  • 多康拉康
  • 东佛堂
  • 喇嘛拉康
  • 赞林森琼
  • 丹珠尔拉康
  • 森琼日乌达拉
  • 岩石“喇嘛庆”
  • 卓康
  • 噶采
  • 拉章
  • 措庆

壁画

乃琼寺的壁画是古格王朝壁画白居寺壁画之外的又一经典古典壁画杰作,绘于17世纪中叶。壁画主要描绘了白哈尔和他的化身及其伴神,还描绘了众生因前世恶业而在地狱受罚。乃琼寺壁画吸收了汉族文化、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文化的元素,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1]

注释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格鲁派寺庙--乃穷寺,新华网,2008年10月18日. [2011年6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8月6日). 
  2. ^ 林言椒,中國佛敎之旅: 藏密广雪域,石家庄:河北敎育出版社, 2000年,54页
  3. ^ Mayhew and Kohn (2005), p. 22.
  4. ^ Prince Peter (1979), p. 52.
  5. ^ Prince Peter (1979), pp. 51-56.
  6. ^ Osada et al (2000), p. 83.
  7. ^ Chapman (1940), p. 201.

参考文献

  • Chapman, F. Spencer. (1940) Lhasa: The Holy City. Readers Union Ltd., London.
  • Dowman, Keith (1988). The Power-places of Central Tibet: The Pilgrim's Guide. Routledge & Kegan Paul, London. ISBN 0-7102-1370-0.
  • Mayhew, Bradley and Kohn, Michael. Tibet. (2005).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ISBN 1-74059-523-8.
  • (H.R.H. Prince) Peter of Greece and Denmark. (1979). "Tibetan Oracles." The Tibet Journal, Vo. 4, No. 2, Summer 1979, pp. 51–56.
  • Osada et al (2000). Mapping the Tibetan World. Yukiyasu Osada, Gavin Allwright, and Atsushi Kanamaru. Reprint: 2004. Kotan Publishing, Tokyo. ISBN 0-9701716-0-9.
  • Stein, R. A. (1972). Tibetan Civiliz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延伸閲讀

Template:拉萨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