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不設防城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不設防城市当前版本,由Happyseeu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3年4月9日 (日) 01:03 (增加繁簡轉換)。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菲律賓戰役期間,馬尼拉被宣告為不設防城市。

戰爭期間,如果一個城市快將被奪取,控制該地的政府或者軍事組織可能會宣告該城為不設防之城市(Open City),亦即是該地自願放棄一切的抵抗力量。敵方軍隊被認為可能不會炮轟或攻擊該地,而只會以行軍形式進入該市,以免受到各界譴責。該共識的目的是希望保護當地歷史名勝和滯留的人民,避免不必要的戰役。

宣告成為不設防之城市的一些例子:

敵方軍隊並不一定尊重不設防城市的宣告。抵抗力量亦可能使用政治戰略。[7]另外控制當地的政府或會以此作為軍事防守策略之一。

參看

[编辑]

參考

[编辑]
  1. ^ Petranović, Branko. Istorija Jugoslavije 1918-1978 [History of Yugoslavia 1918-1978]. Belgrade: Nolit. 1987: 184. 
  2. ^ Manila Declared 'Open City'. 芝加哥论坛报. 1941-12-26, C (309): 1. 
  3. ^ John W. Whitman. Manila: How Open Was This Open City?. Historynet. January 1998 [202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5). 
  4. ^ Japanese Bombs Fire Open City Of Manila; Civilian Toll Heavy; Invaders Gain In Luzon. The New York Times. 28 December 1941, XCI (30,654): 1 [202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5. ^ World War II Chronology 1944. [2009-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02). 
  6. ^ Hamburg Declared Open City; British Occupy It. The Morning Bulletin. 4 May 1945, (25,442): 1 [202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3). 
  7. ^ * Murphy, Paul I. and Arlington, R. Rene. (1983) La Popessa: The Controversial Biography of Sister Pasqualina, the Most Powerful Woman in Vatican History. New York: Warner Books Inc. ISBN 0-446-51258-3, p.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