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桅杆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5月22日) |
插桅杆村為香港沙田區的一條客家村落,在多石與牛皮沙二村之間,村民盡為詹姓。詹氏太公於清朝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從大埔船灣分支而來,至今已傳七代,歷一百三十四年(連由大埔船灣開村起計,前後若共三百年)。該村背山面海,村前為昔日的交通要道圓洲角,村民因經常看到大小帆杆飄揚的景況,故取村名為「插桅杆」村。1948年以前,新界各村仍未有到戶的自來水之設,因「插桅杆」村出外謀生者眾,又念鄉情,於是一起匯錢回村集資裝置水喉,村中各戶均有水喉設於屋內,令該村成為新界各村落中最早有自來水的村落。 [1]
昔日該村背山面海,前為「圓洲角」,而當時「圓洲角」有一渡頭,為海上交通要道,故海面上常有許多船隻停泊及來往,詹氏太公於村中向海眺望之時,常見停看大大小小設有帆杆的船隻,遠看就像插滿了桅杆似的,故將該村取名為「插桅杆」村。
昔日村民均以務農為主,其後並有從事建築,由於環境不斷變遷,有不少村民捨農事而往海外謀生,尤以較年輕者,至現在,大部份村民已在外地,村中房屋多租予外姓人;加上「圓洲角」一帶已經填海,不單見不到海,亦無處可插桅杆了。
值得一提的是該村曾作了一次全新界各鄉村之首創。直至1948年,新界各村仍未有到戶的自來水之設,街喉通常只設於一些大街市,各村村民多用山水或井水,當然不及自來水的方便;可能該村出外謀生者眾,又念鄉情,於是一起匯錢回村集資裝置水喉,遂令村中各戶均有水喉設於屋內,成為新界各村落中最早有自來水的。
現今的插桅桿村
地處沙田小瀝源旺中帶靜的一隅,村民享受恬靜自然的居住環境之同時,與便利的城市生活其實只是一街之隔。隨着位於插桅桿村對面的愉翠苑於2001年落成,交通及民生配套更見完善;居民現在前往巴士總站、餐廳、超級市場及街市等只需5分鐘路程。2004年起港鐵第一城站啟用,插桅桿村居民只需8至10分鐘即可步行至第一城站乘搭港鐵。
插桅桿村位置
「插桅桿村公廁」: https://goo.gl/maps/uFzC1ppoEkymSzRZ7
参考资料
插桅桿村之源起 - 馬鞍山民康促進會 https://mos.hk/shatin/10/22/7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插桅桿村歷史建築 - 香港歷史與社會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計劃) https://hkhiso.itsc.cuhk.edu.hk/history/gallery/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