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
外观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0年4月16日) |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是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提出的用来解釋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理论框架。他认为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下人们共同拥有的心理程序,能将一群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他通过因素分析,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归纳为六个基本的文化价值观维度。
霍夫斯泰德的工作建立了跨文化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传统,也被许多与国际商务和传播有关的领域的研究人员和顾问所借鉴。该理论已在多个领域广泛,特别是在跨文化心理学、国际管理和跨文化交流中,用作研究范式。它仍然是跨文化领域的主要资源。它激发了许多其他重大的跨文化价值研究,以及对文化其他方面的研究,例如社会信仰。[1]
概述
这项研究最初是根据1960年代到1970年代IBM一项大规模全球范围内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一开始霍夫斯泰德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取向分为四个基本维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不确定性规避与男性化。
1991年,根据香港中文大学迈克尔·邦德(Michael Bond)教授对东西方文化对比的研究成果,霍夫斯泰德增加了能反应儒家化价值观的第五个维度:长期导向。而在2010年,根据迈克尔·明科夫(Micheal Minkov)对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数据的分析结果,霍夫斯泰德又为这一模型增加了第六个维度:放任与约束。
文化维度
- 权力距离指数(power distance index,缩写为PDI):指在家庭、公司、社区等组织机构中地位较低的成员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在权力距离指数高的社會,地位较低的成员更傾向於服從地位较高的成员的命令,而同樣的情形在指数低的社會,則需要合理化命令。
-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缩写为IDV):与集体主义相对,指个人融入集体的程度。
- 不确定性规避指数(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缩写为UAI):指社会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未來的不确定性。對不確定性规避指数高的社會,會更努力想控制未來的不确定性,習慣照章辦事,對非正規的行為諸多限制,在宗教與哲學上傾向相信絕對真理與完整理論;而规避指数低的社會則對變化更順其自然,習慣變通辦事,對非正規的行為不多加限制,在宗教與哲學上傾向相信真理是相對的與經驗主義。
- 男性化(masculinity,缩写为MAS):与女性化(femininity)相对,指人们(不论男女)注重成就與完成任務,更富有竞争精神,自信与野心,注重财富和社会资源的积累,而女性化社会則注重人際关系,重視合作,照顧弱者和生活的品質。
- 长期导向(long-term orientation,缩写为LTO):最初名为“儒家动力”(Confucian dynamism)。长期导向指生命中的大事發生在未來而不是正在或已經發生,好人善於適應環境,善惡視環境而定而非有普世標準,傳統可以隨環境改變而非神聖不可更動,重視勤儉儲蓄,以及有羞恥心。
- 放任与约束(indulgence vs. restraint,缩写为IVR):指社会成员在多大程度上意图控制自身的欲望。
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差异
其他国家差异与价值观的关联
参考文献
- ^ Annamoradnejad, Issa; Fazli, MohammadAmin; Habibi, Jafar; Tavakoli, Sadjad. Cross-Cultural Studies Using Social Networks Data.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 2019, 6 (4): 627–636. ISSN 2329-924X. doi:10.1109/TCSS.2019.2919666.
- ^ Hofstede, Geert, Gert Jan Hofstede and Michael Minkov.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2010.
- ^ Hofstede, Geert. Culture's Consequences: comparing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 2n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2001. ISBN 978-0-8039-7323-7. OCLC 4509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