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西登托普夫环形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3年12月8日 (五) 18:07 (Add 1 book for verifiability (20231207)) #IABot (v2.0.9.5) (GreenC bot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登托普夫环形山
月球轨道器5号拍摄的斜视图
纬度22.05°N
经度135.08°E
直径62.70公里
深度2.73公里
余经日出时226°
命名来源海因里希·西登托普夫

西登托普夫环形山(Siedentopf)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1],其名称取自二十世纪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西登托普夫(1906年-196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描述

弗洛连斯基环形山的周边,月球背面区域详图[2]
克莱门汀号拍摄的图像

该陨坑西北靠近维尔纳茨基环形山弗洛连斯基环形山、东侧毗邻别利亚耶夫环形山加夫里洛夫环形山位于它的西南、往南更远坐落了霍夫梅斯特陨石坑,而东北偏东方则是巨大的莫斯科海[3]。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22°03′N 135°05′E / 22.05°N 135.08°E / 22.05; 135.08,直径62.70公里[4],深度约2.73公里[1]

西登托普夫环形山外观形状不太规则,西南侧坑壁已基本损毁,但其余部分坑壁磨损程度一般。卫星坑"西登托普夫 Q"切入在它的西南壁中,该陨坑形成时抛射出的喷发物部分覆盖了西登托普夫环形山的西南部坑底。西登托普夫环形山坑壁较周边地形最大高出1220米[1],内部容积约有3200公里3[1]。坑内地表相对平缓,显示散布有许多小陨坑和一座中央峰。

卫星陨石坑

按惯例,最靠近西登托普夫环形山的卫星坑将在月图上以字母标注在该坑的中心点旁。

LAC-48 区域图
西登托普夫 纬度 经度 直径
F 22.1° N 138.5° E 42 公里
G 20.5° N 138.4° E 61 公里
H 20.9° N 137.2° E 42 公里
M 19.0° N 135.5° E 31 公里
Q 20.7° N 133.7° E 42 公里
  • 卫星坑"西登托普夫 F"、"西登托普夫 G"和"西登托普夫 Q"约形成于酒海纪[1]
  • 卫星坑"西登托普夫 H"约形成于早雨海世[1]
  • 卫星坑"西登托普夫 M"约形成于晚雨海世[1]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Map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moon. (PDF). [2016-12-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5-30). 
  3. ^ Crater Siedentopf on the map LAC-48. (PDF). [2016-12-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3-27). 
  4.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