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汉惹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汉惹拔当前版本,由Edogang1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3年12月16日 (六) 08:52 《汉都亚传》里的汉惹拔。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汉惹拔艺术形象.
马六甲的汉惹拔墓.

汉惹拔马来文Hang Jebat,又译作汉惹伯、汉泽拔、汉日拔、汉嘉伯、汉杰巴、杭兹巴特等)是马来传奇故事中的人物,他最早出现于马来古典小说《汉都亚传》(Hikayat Hang Tuah)。在这部以15世纪为背景的小说里,他是汉都亚的好友,后来因为背叛马六甲王朝苏丹而被汉都亚杀死。

不过,从1960年代开始,汉惹拔在马来现代文学中的形象开始发生转变,他在一些剧作中被塑造成人民英雄,为了抵抗残暴的统治者而起义,但最后却被愚忠的汉都亚所杀。在现代文学作品的一番重写下,汉惹拔遂成为马来文化中一个具争议性的符号,这符号象征着对权威的反抗,如果统治者是残暴的、不合理的、违背人民意愿的,则人民的起义也可以被接受。

至今在马六甲仍有汉惹拔墓馬來語Makam Hang Jebat(Makam Hang Jebat),马来西亚全国各地也有许多以汉惹拔命名的公路、建筑物和商品。

《汉都亚传》里的汉惹拔

[编辑]
坟Hang Jebat

根据马来古典小说《汉都亚传》(Hikayat Hang Tuah),汉都亚在少年时代已结识了四位情同手足的好友,他们是汉卡斯都丽馬來語Hang Kasturi(Hang Kasturi)、汉叻基(Hang Lekir)、汉叻古(Hang Lekiu)和汉惹拔。他们五人一同学艺,一同投效马六甲王朝苏丹,其中,汉都亚的表现一直是最出色的,同时他也最受苏丹赏识,汉惹拔则次之。

在小说中,马六甲苏丹因听信谗言而下令杀死汉都亚,但当时的宰相却瞒着君主偷偷帮助汉都亚躲藏起来。之后,在宫中取代汉都亚地位的汉惹拔肆意妄为,和宫中的妃子、侍女通奸,严重破坏了宫廷的规矩。结果苏丹为保住王位而撤出宫廷,并命令部下声讨叛国的汉惹拔。可是,汉惹拔英勇非凡,苏丹所派出的人全被他击败了。在苏丹束手无策之际,宰相告诉苏丹,其实汉都亚还未死。于是,苏丹赦免了汉都亚的罪,让汉都亚对付汉惹拔。

和汉都亚决战时,汉惹拔屡次说他是为了替汉都亚报仇所以才背叛苏丹,他认为听信谗言的苏丹是昏庸的。可能是这些细节给后世的文学家提供了改写的灵感。

经过一轮激烈的攻守后,汉惹拔终于被汉都亚刺伤,但汉都亚没有将他刺死便动身离开。受重伤的汉惹拔狂性大发,在宫外刺死了许多无辜的百姓,最后他走到汉都亚的家,死在汉都亚怀中。临死前,汉惹拔托付汉都亚照顾他和宫中侍女当峇茹(Dang Baru)私通所得的遗腹子。

现代马来剧场中的汉惹拔

[编辑]

1959年,阿里阿兹(Ali Aziz)的剧作《汉惹拔叛乱》(Hang Jebat Menderhaka)将汉惹拔改写成一个悲剧角色,初步动摇了传统的汉惹拔形象。1961年,乌斯曼·阿旺的剧作《一位英雄之死》(Matinya Seorang Pahlawan)更进一步将汉惹拔塑造成一位个性独立、追求自由的英雄,加插了一段他和宫女当华盈(Dang Wangi)相爱的情节。

剧中强调汉惹拔是为汉都亚复仇而叛乱,他临死前批评汉都亚对苏丹的盲目忠诚,并相信未来的一代将唾弃这种无知的愚忠。乌斯曼阿旺的作品完全颠覆了过去的汉惹拔形象,反映出1960年代马来社会年轻人质疑权威的精神。在诺丁哈山馬來語Noordin Hasan(Noordin Hassan)1964年的剧作《马六甲土地上的热雨》(Hujan Panas Di Bumi Melaka)中,汉惹拔也是一个正义和人道的捍卫者。

1970年代,马来剧场界中表现出色的新进剧作家纷纷以汉惹拔为题材创作剧作。在丁斯曼(Dinsman)的现代版《惹拔》(Jebat,1973)里,惹拔是一个受人民欢迎、反抗统治者的勇者。而佐汉嘉化(Johan Jaafar)的《我的都市啊我的都市》(Kotaku Oh Kotaku,1974)里则有一个名叫惹拔的角色,他和传统的惹拔无关,但也是一位人民英雄。1980年,哈达阿札汗(Hatta Azad Khan)的《惹拔》(Jebat)更是把惹拔塑造成一个罗宾汉般的侠客,相反的,汉都亚却变成了一个负面角色。

汉惹拔语录

[编辑]
  • “王贤则尊,君暴则抗”

(原文:Raja adil raja disembah, raja zalim raja disanggah)(出处:乌斯曼阿旺《一位英雄之死》)

  • “都亚,我不阻止你服从君令。但是,我请求你,如果君令违反了公正、真理和人性,那请你选择服从公正、真理和人性。”

(原文:Abang Tuah, aku tidak menghalang kau mematuhi perintah Raja. Tapi aku minta, kalau perintah Raja itu bertentangan dengan perintah keadilan, kebenaran dan kemanusiaan, pilihlah perintah keadilan, kebenaran dan kemanusiaan)(出处:丁斯曼《惹拔》)

民间传说

[编辑]

另外有一些民间說法,指Hang Jebat與Hang Tuah和其他名字帶有Hang開頭的人物都可能是明朝福建閩南一帶往南洋遷移的漢人,"Hang"是"洪"氏(閩南語發音"Ang"),與Hang(Ang)Tuah和其他名字帶有Hang(Ang)的人物同為洪氏一族。洪氏一族把五形拳傳入南洋各地並演變而成後來的南洋武術席拉

参考资料

[编辑]
  • Hikayat Hang Tuah. Kuala Lumpur: 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1997.
  • Krishen Jit. Membesar bersama teater. Kuala Lumpur: 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1986.
  • Usman Awang. Tamu di-Bukit Kenny dan tiga lakunan sa-babak. Kuala Lumpur: 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1968.
  • Dinsman. Bukan Bunuh Diri. Kuala Lumpur: 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1979.
  • Nancy K. Nanney. Evolution of a Hero: The Hang Tuah/Hang Jebat Tale in Malay Drama. Asian Theatre Journal, Vol. 5, No. 2 (Autumn, 1988), pp. 16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