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Bluedecklibrary/台灣地圖與風景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notability|time=2018-02-03T15:16:51+00:00}}

{{non-free|time=2018-01-18T16:48:16+00:00}} 台灣地圖與風景畫是對形塑過去台灣土地的面貌及台灣視覺化歷史的研究題目。

曾經歷不同殖民者統治的台灣,都受到宗主國不同程度的文化輸入,地圖風景畫的視覺化圖像都形塑我們今天對過去台灣的印象及了解。從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朝以及日治時期等,地圖及風景畫在不同政權統治下都產生不同面貌,在風格內容上的變化突顯了當時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甚至民眾價值觀的改變。

地圖是人類對未知世界探索的結果,結合了科學與美學,同時地圖也是一種統治者的政治工具,象徵了權力及擁有權;而風景畫提供了地圖的位置坐標及文字介紹以外的圖像資料,把土地空間的視覺化圖像。地圖及風景畫的內容形式也因為畫家(或繪圖師)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政治及個人價值觀等因素所影響。[1]

地圖與風景畫兩者同樣是對土地面貌的形塑,在相互重疊、互相補足之下讓地方視覺圖像更加清晰,風景畫就像讓觀眾帶上畫家的眼鏡,在地圖的鳥瞰觀看回到地面的平視。

{{clear}}

荷西時期殖民者的描繪[编辑]

Caspar Schmalkalden-Formosa司馬爾卡頓─福爾摩沙

十七世紀, 由一位名叫司馬爾卡頓(Carspar Schmalkaden) 的德國士兵,在台灣期間曾協助地圖繪製師,並學會一些繪圖技巧,期間繪畫出熱蘭遮城與大員市鎮(今台南)地圖、台灣全島地圖,另外畫家約翰‧芬伯翁( Johannes Vinboons )繪畫的《熱蘭遮城與長官官邸鳥瞰圖》無疑豐富了司馬爾卡頓地圖描繪的土地輪廓及文字介紹,對土地景物作更深入的描繪,更推進了台灣的視覺化,為我們日後對荷西時期台灣提供許多準確的資料。[2]

File:約翰‧芬伯翁( Johannes Vinboons )─《熱蘭遮城與長官官邸鳥瞰圖》.jpg
約翰‧芬伯翁( Johannes Vinboons )─《熱蘭遮城與長官官邸鳥瞰圖》


{{clear}}

清朝傳教士的地圖繪製[编辑]

1714年,清朝康熙皇帝遣派西洋傳教士雷孝思( Jean-Baptiste Regis )、馮秉正 (Jos.de Mailla)和德瑪諾(R.Hinderer)等人來台灣,為《皇輿全覽圖》繪畫台灣的地圖,地圖使用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經緯度的三角測量法繪製,取締了明清時期傳統山水畫的地圖繪製形式,[3]精準的測量法為當時統治者提供了更詳細準確的地理數據資料。


日治時期─椰子樹的象徵[编辑]

1933年發行臺灣銀行劵100圓

殖民統治者大都透過展覽形塑地方風景。在日治時期,椰子樹被賦予台灣的象徵,象徵熱帶地區,這與歐洲殖民傳統有關,大部分宗主國都是來自寒帶,而被統治的殖民地大都是熱帶地方, 一種對熱帶南國的想像。 椰子樹後來更掀起一波美學化的運動,成為一種地理象徵, 參照當時的展覽,很多畫家都把椰子樹放入風景畫當中[4],甚至官方的文宣,貨幣等。


註釋[编辑]

參考書籍[编辑]

{{reflist}}

  • {{cite book|author=廖新田|title=《歷史文物》|location=臺北市|publisher= 國立歷史博物館|year=2003|isbn=0457-6276 |pages=第38、44頁 }}
  • {{cite book|author1=鄭維中|title=《製造福爾摩沙》|date=2006年|publisher=如果出版社、大雁文化|location=台北市|isbn=9789868241626}}</ref>鄭維中,《製造福爾摩沙》2006年。台北市:如果出版社、大雁文化}}
  • {{cite web|author1=廖新田|title=椰子樹,象徵怎樣的台灣史|website=http://blog.roodo.com/lchintwnews/archives/19700652.html%7Cpublisher=NEWS公社%7Caccessdate=2018-01-18}}

Category:臺灣藝術史

  1. ^ {{cite book|author=廖新田|title=《歷史文物》|location=臺北市|publisher= 國立歷史博物館|year=2003|isbn=0457-6276 |pages=第38、44頁 }}
  2. ^ {{cite book|author1=鄭維中|title=《製造福爾摩沙》|date=2006年|publisher=如果出版社、大雁文化|location=台北市|isbn=9789868241626}}
  3. ^ {{cite book|author蘇啟明|title=《歷史文物》|location=臺北市|publisher= 國立歷史博物館|year=2003|isbn=0457-6276 |pages=第14、19頁 }}
  4. ^ {{cite web|author1=廖新田|title=椰子樹,象徵怎樣的台灣史|website=http://blog.roodo.com/lchintwnews/archives/19700652.html%7Cpublisher=NEWS公社%7Caccessdate=201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