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星乂夜月/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忠恕儒家術語,「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1]意思即為盡力為人謀,論語亦有「為人謀而不忠乎?」[2]一說。同時亦要發揮自己的同理心,做事情時需要設身處地思考,此為「」的道德體現。[3]

忠恕解[编辑]

在《論語·里仁》當中,有一段記載孔子曾參說明:「我的道理用一個基本思想就可說明一切了。」而曾參則表示孔子的思想就是「忠恕」。所謂「」即「盡己」,而「恕」即「推己」。「盡己」,發揮自己將良知良能。[4][5]良知良能即天賦的善能。[6]

參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1. ^ 做有仁德的人. 臺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 互聯網 (繁體中文). 
  2. ^ 孔門弟子. 學而. 論語. 互聯網 (繁體中文). 
  3. ^ 論儒學言忠恕. 澳門人文科學學會. 澳門 (繁體中文). 
  4. ^ 朱熹. 子曰參乎章. 朱子語類. 互聯網 (繁體中文). 
  5. ^ 謝居憲. 仁的具體表現:忠恕之道.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臺北: 臺北市孔廟 (繁體中文). 
  6. ^ 孟子. 盡心上. 孟子. 互聯網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