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五經正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經正義》,原名《五經義疏》,專指《周易》、《尚書》、《毛詩》、《禮記》、《春秋》五部儒家經書(通稱五經)的注解疏義。由唐太宗詔令孔穎達主持,由諸儒共參議,貞觀十六年撰成,續有修正,直到高宗永徽四年才頒布。初名「義贊」,詔改稱「正義」。

《五經正義》的編纂被視為官方統一南學北學的手段,使六朝以來南、北地區各自發展的經學思想殊途而歸一,是後來各朝代相繼編纂官方經學解釋的濫觴。至高宗時頒行,成為科舉考試的標準課本,然而朱熹對《周易正義》評價不高,認為孔氏負責編撰的《五經義疏》,《春秋》最好,《诗》、《礼记》次之,《书》、《易》为下。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孔疏不仅“墨守专门”,唯王弼注是从,而且“至于诠释文句,多用空言”,“亦非考证之疏矣”。

內容

[编辑]
  • 《周易正義》10卷,根據王弼韓康伯二人的注。从内容上来说,第一,综述经传源流,第二,解题释例;第三,疏解经传及注文。
  • 《尚書正義》20卷,根據西漢孔安國(實際上為偽託)的傳。内容为,第一,解题释例;第二,注疏校勘;第三,信伪与变伪。
  • 《毛詩正義》70卷,根據西漢毛公的傳、東漢鄭玄的箋。内容为,第一,解题释例;第二,注释校勘。
  • 《禮記正義》63卷,根據西漢戴聖小戴禮記、東漢鄭玄的注。内容只包括解题释例和注释。
  • 《春秋正義》60卷,又稱《春秋左傳正義》,根據左氏傳西晉杜預的經傳集解。内容包括解题释例和注释校勘。

編纂過程

[编辑]

太宗時期(貞觀年間):

孔穎達總監。

高宗時期(永徽二年左右):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