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劝农使为中国古代职官,唐、宋、金、元时置,掌管劝课农桑。

唐朝[编辑]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宇文融被任命为劝农使,巡行各州县,同吏民议定赋役。其下又置若干劝农判官。广德二年(764年),太子詹事李岘出任江南东西及福建等知道选事并劝农宣慰使。其时劝农使一职皆为临时差遣,而非常设。

宋朝[编辑]

北宋至道二年(996年)置劝农使,巡查陈、颍 、蔡、襄、邓、唐、汝等州,劝民垦田,不过不久便被废除。景德三年(1006年)又在各路设置该职,由转运使、转运副使、知府知州知军通判等兼任,又称为劝农事。天禧四年(1020年)专置劝农使与劝农副使,并兼提点刑狱公事,后又改称为提点刑狱劝农使、副使。天圣四年(1026年)各地劝农使司专署被废除,仍由转运使、转运副使、知府、知州、知军、通判等兼劝农使或劝农事衔。

金朝[编辑]

金朝沿置该职,为劝农使司长官,员一人,为正三品。

元朝[编辑]

元中统元年(1260年),各路宣抚司选择通晓农事者充任随处劝农官。次年设置劝农司,陈邃等八人分别出任滨棣平阳济南河间邢洺河南东平涿州等地的劝农使。编写《农桑辑要》、推广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检查劝课农桑成绩、编造农桑文册、辟田等。

参考文献[编辑]

  • 吕宗力.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北京出版社. 1994. 
  • 郑天挺、吴泽、杨志玖.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