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唐代长安方言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代长安方言考》(Le dialect de Tch'ang-ngan sous les T'ang, BEFEO., XX, 2 ,1920)法国汉学家亨利·馬伯樂(Henri Maspéro, 1883—1945)在河内任法国远东学院教授时,于1920年发表的一篇研究唐代长安方言长文。当时正值高本汉开始发表《中国音韵学研究》的时期,马伯乐是第一个著文与高本汉进行全面辩论的人,而本文也成为早期中古汉语研究的一部力作。

内容介绍

[编辑]

全文除前言和附录外,共分三篇,第一篇介绍作者的研究动机、研究方法和所使用的文献。第二篇讨论辅音系统,其中第一章讨论声母,第二章讨论韵尾。第三篇讨论元音系统。

第一篇 文献

[编辑]

作者所用文献包括《切韵》、汉音、不空对音、汉越语敦煌出土的一部藏汉对音文献,作者认为这五种材料代表唐代的长安方言。

第二篇 辅音系统

[编辑]

作者指出了8世纪以前汉语全浊声母是不送气的,和高本汉的结论不同。其后作者又指出8世纪以后长安方言的次浊声母塞音化以及重唇音轻唇化。 在韵尾一章里作者指出8世纪以后西北方言的塞音韵尾擦音化以及鼻音韵尾的弱化。

第三篇 元音系统

[编辑]

本篇中作者全面阐述的唐代长安方言的元音系统,并且列出韵表。

出版

[编辑]

该书原文用法文写成,1920年初版以后,中国各大图书馆都有抽印。该书汉译可上溯至1935年以前,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交由该所助教沈仲章翻译。沈译全书底稿在抗战中遗失,但1936年已在报刊上发表部分章节[1][2][3]。2004年该书由聂鸿音译成中文,2005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

参考文献

[编辑]
  1. 马伯乐,聂鸿音译,《唐代长安方言考》,中华书局,2005,ISBN7-101-04335-6
  1. ^ 中国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 《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甲编). 北京. 1965: 98页. 
  2. ^ 中国科学社, 历史研究所. 中国史学论文索引. 北京. 
  3. ^ 沈仲章. 歷史文獻 | 馬伯樂《漢音源流考》(沈仲章譯,1936年). 微信公众平台. [202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