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昭仁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昭仁殿满语ᠵᠣᠣ
ᡰᡳᠨ
ᡩᡳᠶᠠᠨ
穆麟德轉寫joo žin diyan),是位于北京故宫乾清宫东侧的小殿。

历史

[编辑]

昭仁殿始建于明朝,原名弘德殿,萬曆十四年(1586年)改名「昭仁殿」,是乾清宫东侧的小殿。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帝出紫禁城到景山自缢之前,在昭仁殿砍杀其女昭仁公主[1]

清朝时,昭仁殿成为皇帝读书之所。殿后西室有“慎俭德”匾,再往西有“五经萃室”匾。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下诏自宫中各处藏书内选出善本呈览,在昭仁殿内列架收藏,并且御题“天禄琳琅”匾悬挂在昭仁殿内。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帝又命大臣重新整理,剔去赝刻,编为《天禄琳琅书目前编》十卷,记载每部藏书的刊刻年代、收藏、流传、鉴别等方面情况。当时,昭仁殿内共收藏有宋版、金版、元版、明版藏书429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帝认为南宋岳珂校刻的《诗》、《书》、《礼记》、《易》、《春秋》五经很重要,乃命诸臣在昭仁殿后室特别辟出一小室,赐名“五经萃室”并御题匾额,悬挂在室内,又设围屏,围屏上刻有“五经萃室记”,两侧有对联:“有秋历览登三辅,旰食惟期协九经”。后来,嘉庆帝也常到该室阅览,并且作有《五经萃室观书诗》。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乾清宫失火,延烧到昭仁殿,将《天禄琳琅》藏书焚毁。同月,嘉庆帝命重辑《天禄琳琅续编》,于嘉庆三年(1798年)完成。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昭仁殿,收藏《天禄琳琅续编》图书659部,12258册。“五经萃室”也被恢复,藏有《相台五经》。昭仁殿藏书中,宋版本、金版本采用锦函,元版本采用青绢函,明版本采用褐色绢函,分架排列整齐,皇帝可随时阅览。[1][2]

建筑

[编辑]

昭仁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上覆黄琉璃瓦。面阔三间,正中明间辟有门,两次间安有槛窗。殿前接有抱厦三间。明朝时,殿前有斜廊通往乾清宫及东庑,清朝改斜廊为砖墙,从而自成一院落,昭仁殿位于院落北部,院落南墙上西侧有随墙门一道。乾清宫东穿堂的东山墙上靠南也有一道小门与该院落相通。昭仁殿后接室三间,都是藏书之处。昭仁殿以东设有龙光门,明朝时已有,是正宫通往东路的安全出口。龙光门的形制与弘德殿西侧的凤彩门相同。[1]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