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克耳斯效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泡克耳斯效应(英語:Pockels effect)是指光介质在恒定或交变电场下产生光的双折射效应,这是一种线性电-光效应,其折射率的变化和所加电场的大小成正比[1]。德国物理学家弗里德里斯·泡克耳斯英语Friedrich Pockels于1893年研究发现的。但这种效应只存在缺少反演对称性的晶体中,例如铌酸锂(LiNbO3),钽酸锂(LiTaO3),硼酸钡(BBO),和砷化镓(GaAs)等,或存在其它非中心对称的介质,例如在电场极化高分子和玻璃中出现。电场极化高分子中含有特别设计的有机分子,它们具有比高非线性晶体高10倍的非线系数。

泡克耳斯效应和克尔效应的区别在于:泡克耳斯效应是与电场大小成正比,而克尔效应则是与电场大小的平方成比例的。

参见[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Peter Hertel University of Osnabruck, Germany, Lecture presented at APS, Nankai University,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