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拯(1815年—1876年),原名王锡振定甫,一字少鹤,号忏甫忏庵,别署龙壁山人清朝诗人、书画家、官员、学者,广西(今属柳州市)马平人,是“桐城派”在广西的重要代表人物,“岭西五大家”之一。

生平

[编辑]

王拯七歲喪母,依附於其姐。[1]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考中辛丑恩科三甲34名进士。因敬佩包拯,故改名王拯。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迁大理寺少卿。同治三年(1864年)升太常寺卿,署左副都御史,官至通政使。王拯长期在京任职,因直言遭降职。同治四年(1865年)夏末告老还乡,于桂林榕湖经舍、秀峰讲舍讲学。同治十五年(1876年)病逝,终年六十一。

成就

[编辑]

王拯工书画,擅散文、诗词。其散文宗桐城派,与吕璜龙启瑞朱琦彭昱尧并称“岭西五大家”。诗词体势雄浑,为当时著名词家。著述颇多,有《龙壁山房文集》5卷、《龙壁山房诗集》17卷、《茂陵秋雨词》、《归方评点史记合笔》等。

研究

[编辑]

王拯生平事迹见于《粤西先哲书画集序》、《清画家诗史》及《粤西词见》。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23》,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参考资料

[编辑]
  • 刘汉忠 著. 清代文学家王拯年谱——《王拯系年》. 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出版.
  1. ^ 《嬃砧課誦圖序》 媭,姊。砧,搗衣石。課誦,督促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