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陶元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陶元甘(1914年—1986年)四川省安岳县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家。

生平

[编辑]

陶元甘早年进入安岳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当时国文程度位居全班前一两名,并已读很多历史、地理方面书籍。1930年春,考入成都联合县立中学高中文科第三班,文史学科的老师均是四川省名流。但陶元甘有志学习西洋史。成都联合县立中学是成都的中国青年党据点,其胞兄陶元珍久已为中国青年党党员,故陶元甘入校后即加入中国青年党的外围组织“石室求是学会”。1931年,加入中国青年党的基层组织“成都惕社”。1932年,升入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1]

1933年夏,陶元甘到南京考大学,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史学系。1937年8月底,随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迟至1939年5月仍未毕业,故得以出席1939年5月11日国立中央大学历史学会成立大会[1]

1940年3月,顾颉刚在成都领衔创办《史学季刊》,陶元珍、陶元甘在发起的74人内。同年9月,陶元甘获聘加入顾颉刚领导的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任《责善半月刊》编辑员。同年11月,被聘为兼任研究员,直到1941年1月13日主动辞职[1]

1940年7月到1941年4月,陶元甘在《史学述林》、《责善半月刊》、《文史教学》上发表了多篇秦汉史论文及札记。1942年9月初,四川省通志馆成立。陶元甘获得力主创办四川省通志馆的李璜张澜推荐,出任四川省通志馆采访组组长。1944年,四川省通志馆编成《四川方志简编》,陶元甘负责“总论”部分,并负责校阅“分论”的内容。1948年夏初,陶元甘辞去采访组组长职务[1]

1946年到1947年间,陶元甘在《青年世界》半月刊发表数篇时政评论。1947年12月,陶元甘作为中国青年党党员增补为四川省参议会参议员,任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成都前夕。1948年4月到1949年秋,任中国青年党机关报《新中国日报》主笔[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青年党被宣布为反动党派,予以取缔。陶元甘受到一定冲击。1950年代,陶元甘撰写了《居延汉简笺证》一书[1]。1980年,陶元甘被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2]。1981年,加入成都风物研究会。此后数年间,陶元甘在《文史杂志》、《成都文物》上发表关于四川及成都地方史的多篇研究论文。1982年起,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多篇秦汉史研究论文及札记。自1980年进入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后,陶元甘便参与将该馆1950年代至1960年代所编的《成都城坊考》整理增订为《成都城坊古迹考》[1]

1986年,陶元甘逝世[1]

家庭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居延汉简笺证》背后的陶元甘. 澎湃新闻.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2. ^ 2.0 2.1 陶元甘馆员.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2012-02-13.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