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外观
国学,是西学东渐时期针对西学出现的一个概念[1]。1904年,邓实等成立“国学保存会”,指国学为先秦时期未被后世改造的“上古之学”。1990年代中国“国学热”兴起之后,其含义不断拓宽,渐渐包含一切领域、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学术[2]。
历史
[编辑]“国学”本指国家创办的学校[3]。指代某种学术的“国学”一词究竟具体何时产生,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由晚晴的国粹派发扬光大的。1904年,邓实、黄节、刘师培成立“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邓实认为国学不是“君学”,是先秦的“上古之学”,黄节则指出国学也是救国的学说:“国学存则爱国之心有以依属”。但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国粹派便不再活跃。[2]。
1990年代,中国大陆兴起“国学热”,“国学”成为一般民众中常用的词语,袁行霈在《国学研究·发刊词》中说:“国学作为固有文化传统深层的部分,已经渗进民众的心灵,直接间接地参与现代生活。”[2]
批评
[编辑]“国学”一词是否合适,自近代以来便很有争议[4]。钱穆在《国学概论·弁言》中说:“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名词。”马一浮说:[2]
“ | 国学这个名词,如今国人已使用惯了,其实不甚适当。照旧时,用国学为名者,即是国立大学之称。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意思是别于外国学术之谓。此名为依他起,严格说来本不可用,今为随顺时人语,故暂不改立名目。然即依固有学术为解,亦太觉广泛笼统,使人闻之,不知所指为何种学术。 | ” |
“国学热”之后,这个词更遭滥用。陈来说:“从90年代前期的所谓国学热,到今天的真正国学热,事实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推动都不大。”舒芜也指出:[2]
“ | 依我看来,媒体上津津乐道的所谓“国学”,也就是指能够看懂一点古书,能够做一点古诗词,能够写两笔字而已吧,笼而统之的就这点东西,实际上空洞得很。 | ” |
参考文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国学不是学——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定位的困惑
- 国学网--国学入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也说“国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世纪上半世纪关于国学定义的争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国国学网
- 韩国汉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国儒学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Archive-It的存档,存档日期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