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选址
图书馆选址是指在选择设立一间图书馆的地点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相较于其他的建筑物,图书馆具有特殊性及指标性,主体为公共事业与服务的基地,会随着时间、科技发展与社会而变动的专业,因此图书馆在选址时,需要更多方考量藏书、管理者与读者等关系[1]。
图书馆选址原则
[编辑]图书馆在选址时最先要考量到所服务的对象,一般面向各个年龄层市民的公共图书馆,易于抵达的交通便利性为最优先考量,同时兼顾座落清静,场地宽敞,光线充足及动线灵活,以期能让更多的民众前往使用[1][2]。专有服务对象的如大学图书馆,最适宜的设立位置为该大学的中心地区,再来是靠近宿舍的地区,如此一来从学校的各个角落要到图书馆,或者是回宿舍的路上便于经过,以期望能够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1]。而不同的学龄层则优先考量学生的活动区域,高中以下多以大礼堂或活动中心为首要选择附属设置的建筑[3]。
基地环境与条件
[编辑]图书馆的筹建历程包含了构想期、规划期、兴建期、装修(或迁馆)期与营运准备期,少则5年内,多则超过10年,除非遇到任何重大因素,筹建开始就要为启用作准备[1][2]。
土地取得之前,第一阶段为建筑构想书,由建筑本体构想分析现况及问题点,环境影响评估,土地取得的可行性及建筑物体面积大小,目的及预期效益等实施的方法,关于经费概估及经费分配年度,组织筹建委员会成员。地域考量方面,图书馆建筑因其面积以及收藏文化资产等因素,基地的位置需以地质专业鉴定避免断层带,地下水的水位是否容易造成过于潮湿,选择地势较高不因下雨而积淹水土质地质良好的地区。此外考量书籍的脆弱性,应尽量避免选择空气或水源酸碱度不平衡的地区[4]。
第二阶段为建筑规划设计书。任何一处的建筑基地位置、地形、地物、地貌等环境条件均不相同,分析限制条件的同时必能发觉有利条件,建筑基地均有暗示性、有利性及必然性,厘清这些条件差异,并提供给图书馆建筑决策者参考,更能有效于研拟具有共识的建筑设计条件。另外当基地建筑区位确定后,建筑外部之高度限高、建物的量体如何不会压迫周遭环境、外观能否规划成为景观建筑、场域绿化,环保与可再生能源等的考量,需依据地区环境规划的建筑设计准则。而建筑内部软硬件随时间的现代化及资讯化,计划空间总藏书量30年内的收藏,若要扩建或迁建的弹性研拟,图书馆员以及读者的意见都要一并考量,图书馆管理的哲学反映在建筑的设计上,在此阶段尽可能的沟通讨论完善[1][2][4]。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林光美 主编. 圖書館建築. 台北市: 五南. 2013-12-05. ISBN 978-957-11-7429-7 (中文).
- ^ 2.0 2.1 2.2 廖文生. 圖書館館理精義. 台北市: 新文京. 2016-06-15. ISBN 978-986-43-0158-4 (中文).
- ^ 學校圖書館空間規劃與設計思考 (PDF). [2019-01-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16).
- ^ 4.0 4.1 圖書館設立及營運標準. [2016-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延伸阅读
[编辑]- 吴可久-第十九单元建筑基地与环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杨美华-大学图书馆建筑规划的省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图书馆设计未来之走向:以英国卡莱尔市立图书馆为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环境资讯中心-图书馆选址争议扩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这是一篇与建筑学或建筑物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