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沁安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沁安宫
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荔城区北高镇冲沁村上沁安
分类古建筑
时代
认定时间2022年10月28日

沁安宫是中国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冲沁村上沁安的一座妈祖庙,始建于明代,初名沁江宫,清代重修并易名沁安宫。

历史[编辑]

明成化五年(1470年),当地村民从海上得到一块漂流至此的樟木,便将其雕为妈祖神像建庙供奉,因为庙在沁江入海口而命名为沁江宫,清光绪年间沁江宫重修,当地出身的进士张琴将其易名为沁安宫并题写对联,1987年再次修缮[1]。2022年10月28日,沁安宫被列入莆田市第十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

建筑[编辑]

沁安宫建筑高约六米,两进结构,宫门两边廊墙分别设有廊窗,门口四根横梁上依次写着元亨利贞四字。宫内梁柱为木构,四墙则由方石砌成,两进间的天井部分用三叶式卯榫结构重叠成拜亭。中央神龛主祀妈祖,陪祀司马圣王齐天大圣,前面一排供奉十七尊小神像,与妈祖神像均为明代文物,左侧供奉尊主明王及夫人的神像,右侧供奉传说中尧帝的三个女儿云霄夫人、碧霄夫人、琼霄夫人的神像,中间的供案则是清乾隆年间由村民捐献。[1]

祭祀[编辑]

传说妈祖曾在发现樟木的鹅屿织线,每年元宵节前后,冲沁村村民会在沁安宫和海边迎请妈祖“回娘家”[3]。从正月初九开始,下沁安的村民结队来沁安宫请香,正月十三开始轮到上沁安的张姓和林姓村民迎接妈祖出殿巡安,晚上妈祖神像会被安排到年前卜定的张姓“福首”家“住厝”,村里的人都会到“福首”家上香,第二天巡游后晚上就轮到林姓的“福首”家“住厝”,元宵节晚上神像回到沁安宫,正月十六早上开始绕境巡安,待到中午低潮时到鹅屿上的招渡亭请香,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海域的围垦,改为沿海堤到招渡亭请香[4]

对联[编辑]

左侧廊窗:“英风远屈江天外,坤德长垂泽国中”,横批“海国安澜”,上石梁题字为“太液池群鱼瞻拜”。

右侧廊窗:“万道祥光归紫府,四时运化福苍生”,横批“海晏河清”,上石梁题字为“盘龙斋百鸟皆鸣”。

宫前两侧石柱:“海上鱼龙齐排舞,江干波浪护平安”。

神龛两边立柱:“湄岛女英胸诣武略名著天宫五路震威风直传帅府,淮阳司马剑净妖气鞭驱邪魅千年留惠泽遍锡沁江”。[1]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 1.1 1.2 黄志霖. 兴化湾畔沁安宫. 莆田侨乡时报. 2011-10-09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4). 
  2. ^ 潘潘. 莆田新增18处文物保护单位. 海峡都市报.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4). 
  3. ^ 郭大卫. 乡音悠扬. 福州: 海风出版社. 2002: 195. ISBN 7-80597-185-4. 
  4. ^ 黄志霖. 湄洲湾畔下冲沁村的习俗. 莆田文化网. 2012-07-16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