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虚拟博物馆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虚拟博物馆(Virtual museum)或数字博物馆(Digital museum),是以博物馆为主题,结合电脑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展示平台。虚拟博物馆具有自由浏览与简易交互的优点,可收藏任何可被数字化的事物,而信息可以在网络上不断地被更新与提供服务,透过信息技术设计类似于传统的博物馆类型,并提供全新展现方式与参观体验。[1]

依据"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国家型科技项目"《技术汇编》[2]将此定义为:以“数字化”的方式,将各种器物、标本文件等典藏资料,以高清晰度扫描、数字化拍摄、三度空间模型虚拟制作等技术加以数字化与存储,并透过网络完整呈现实体博物馆所应具有的展示、收藏、教育研究等功能。

博物馆虚拟化趋势

[编辑]

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必有交互的展示和教育活动,并必须要达到全民教育的目标。传统的博物馆无法设计出所有种类的展示场,而虚拟博物馆不但浏览自由、易交互,更可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与设计,以满足传统博物馆所不能达成的地方。

比较真实与虚拟博物馆

[编辑]
虚拟博物馆 真实博物馆
特征 用数字化的方式典藏、展示、教育、研究 用实体来典藏、展示、教育、研究
用户 自主性 主动 被动
环境控制 可透过交互设备改变观赏接口 对展示环境无法控制或改变
便利性 利用网络,任何地方都可以进入博物馆 须到目的地并购票入场
交互性 和大量的媒体交互 只有单向交互
信息 陈列方式 多样性,可根据用户习惯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单一且固定
呈现方式 数字资料 实物
扩展性 极大 有限
建筑类型 空间量 虽然容纳能力取决于服务器的性能与网络的带宽,但是在未来,硬件设备可以充分支持而不受限制 大小受限于建筑物
空间尺度 可缩小与放大 受限观赏者与展览作品的最适观赏距离
元素的取代与转换 服务器/网络/硬盘 典藏空间
超链接 展示走廊
显示器 展示橱窗
数字展示物 展示实物

缺点

[编辑]

目前仍有虚拟博物馆使用传统的网站设计方式,网页内容与架构设计上,利用链接将独立网页串联起来,并再多穿插媒体档;有的虽然有运用到数据库,但仍只用于资料检索,并没有延伸至虚拟博物馆的其他部分,使检索资料与实际展览内容不符。

争议

[编辑]

现在还是有人质疑虚拟博物馆是否可视为真的博物馆,并且备受争议。由于虚拟博物馆仍在发展中,结构并未发展齐全,虚拟博物馆的优势无法完全被展现,反而与单纯的博物馆网页产生混淆;另外虚拟博物馆并无实物收藏,而博物馆的本质在于收藏、典藏、展示、教育四大目标,但是虚拟博物馆可以使收藏与典藏的目标扩大延伸,缩减大众与展览品的距离,使博物馆的目的更达到理想。

未来发展

[编辑]

在未来虚拟博物馆可以往更多方面发展。将来可以进一步的让更完整的行为资料给记录下来,像是参观者浏览的时间或次数等,并可借由这些资料分析参观者行为。虚拟博物馆的平台应发展成,能提供更多元化服务的空间,像是除主要的展览主题外,也能提供个人作品的上传,促进博物馆多元化;在展场配置设计上能提供有弹性的平台,提供设计人员能预先模拟展场,并让参观者能进行参观,这样一来可预先发现展场缺失并进行修改,还能减少实际设计时的成本。

虽然目前大多数虚拟博物馆仍处2D的传统网页模式,未来有望发展为3D虚拟现实,对阅览者营造更富想像力与交互性的空间。而虚拟博物馆更可在未来充分利用网络分享资源的便利性,使所有参观者能不受地域国界限制的进入参观,而参观者皆能在在线交谈,甚至能见到虚拟替身,形成在线的虚拟社群。

参考资料

[编辑]
  1. ^ Barbieri, L.; et al. Virtual museum system evaluation through user studies.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7, 26: 101–108. 
  2. ^ 数字典藏技术汇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国家型科技项目技术汇编
  1. 吕昭贤,《以虚拟博物馆为环境之网络类型学习系统》,义守大学信息工程研究所。2001年。
  2. 易斌,《虚拟设计博物馆之交互导览设计》,国立成功大学工艺设计研究所。2001年。
  3. 杨宗儒,《乡土数字设计学园-指定论述 立体环物虚拟现实在文物典藏的展示》,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12182938/http://140.125.151.167/yand/redirect.php?goto=newpost&tid=313,2008年12月2日更新。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