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贝氏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贝氏体组织显微结构

貝氏体(英语:Bainite),也译作變韌鐵,是合金热处理时形成的一种显微组织组成物,是由奥氏体珠光体温度范围以下和马氏体点(马氏体转变开始的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内分解而成的铁素体碳化三铁的混合体[1]。最早由埃德加·贝恩英语Edgar Bain等人描述,故名。

贝氏体分为两种,在较高温度(350~550℃[2])形成的称“上贝氏体”,其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羽毛状;在较低温度形成的称“下贝氏体”,其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针状或竹叶状。贝氏体由于碳化物颗粒周围受腐蚀而变得比较粗糙,故在显微镜下呈黑色[3]

目前贝氏体的转变机制尚存争议,目前主要有“切变学说”和“扩散学说”两个学派[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辞海编纂委员会. 《辞海》(1999年版) (M) 1.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ISBN 7-5326-0630-9. 
  2. ^ 上贝氏体. 中国显微图像网. 2010-09-08 [2011-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3. ^ G·克劳斯. 钢的热处理原理 (M) 1.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7: 77. 
  4. ^ www.nsfc.gov.cn. [2011-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