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祖灵
记者/撰稿 綦淅
序
[编辑]这篇报道写于2019年12月,当时撒奇莱雅语的维基百科刚刚上线,对于这个仅有千人的民族来说,这无疑是对祖灵的最好告慰。这个民族曾经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甚至连部分族人也忘却了他们的身份。幸好,有一群人没有忘记他们的根。他们勇敢站了出来,讲着自己的语言,穿着自己的服装,崇拜着自己的神明,讲述着自己的传说。而他们的努力也换来了回报,台湾政府于2007年承认撒奇莱雅族的原住民族地位,族人们也终于可以摆脱伪装,走向光明。
在写这篇报道时,我与负责撒奇莱雅语维基百科编辑团队的部分成员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他们的热心帮助,对此深表感谢。但可惜的是,其中一位老师奴娃旦欧·辜木(汉名黄金文)已经于2020年7月离开了人世,当我知悉这个消息时,深感世事无常,不由唏嘘。2021年3月,泰雅语维基百科与赛德克语维基百科上线,至此已有3种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拥有了自己的维基百科。它们的诞生,离不开背后志工的辛勤付出以及耆老们的口传心授。
人之所以立足于世,不仅仅是靠一技之长,而是靠同族同乡乃至同胞的互帮互助。各民族的璀璨文明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基石,百花齐放才能绚烂多姿。保护、发展、创新,民族之魂将得以代代传承,直到永久。
上节
[编辑]2019年7月,台湾的原住民族电视台播出了这样一则新闻:“教育部推族语维基百科 撒奇莱雅语可望上线”。“撒奇莱雅”,对于我这个大陆人来讲无比陌生的名字,饱含着什么样的意义?而他们又是怎样将自己本民族语言的维基百科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对于这些疑问,我也不知道何处寻人,直到看到YouTube上的一部视频,上面讲述了台湾原住民族语言维基百科的编写历程以及团队的运营情况。经过一番查找,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参与过编写撒奇莱雅语维基百科的编者们,听他们讲述这段追寻祖灵的奇妙历程。
撒奇莱雅族是台湾原住民族16个族群之一,世居花莲奇莱平原。一直以来,撒奇莱雅族与世无争,过着平静的生活。 1874年,一位琉球的落难者来到了排湾族的高士佛社,但因双方语言不通,琉球人对此心怀戒备,而后逃离。高士佛社族人人对这位琉球人的不告而别而颇为愤怒,且恐其将该部落位置公之于众,于是愤而追之并将其杀害。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以此为由出兵台湾,攻击牡丹社等部落,史称“牡丹社事件”。于是在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台湾海防钦差大臣沈葆桢推行“开山抚番”政策,以防后山(台湾东部)被外敌所占,并修建道路连通前后二山,招募汉人开垦山林。这样的做法引起了当地原住民的不满,双方冲突不断,而清廷则对不服从的原住民给予武力镇压。1878年,撒奇莱雅族同噶玛兰族一齐反抗清廷统治,但纵使反抗,清军仍占尽优势,而两族部落皆死伤无数。最后,族人头目古穆·巴力克(Komod Pazik)及其妻子自愿前去向清军投降,但在投降后,他们被清军凌迟致死。撒奇莱雅族为逃避清军追杀,被迫藏身于阿美族内,一直以阿美族的身份生活,但其部分部落的民族传统习俗及语言一直未被阿美族同化。20世纪70年代,撒奇莱雅族长老帝瓦伊·撒耘(Tiway Sayion)为复兴本民族文化,开始收集相关文献,并开始了民族正名运动。2003年,帝瓦伊·撒耘逝世,而撒奇莱雅族人也开始积极争取撒奇莱雅族受到台湾政府的承认。2007年,台湾行政院宣布撒奇莱雅族为台湾第13个原住民族族群,可目前只有不到千人拥有撒奇莱雅族的身份。还有很多的阿美族人,血液中还流淌著撒奇莱雅的血统,可一百年的时间,已经让他们忘记了本来的归属。
2015年,台湾维基媒体协会(时为中华民国维基媒体协会)和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决定合作开设台湾原住民族语言的维基百科,以保存即将逝去的民族文化。可“想像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成立一个新语言的维基百科并非是有一腔雄心壮志就可以实现的。首先,被创建的语言需要拥有一个iso语言代码,之后向元维基(Metawiki)提出申请,在申请通过后在维基孵育场内开始编辑、测试、维护,还需要使用translatewiki将维基界面本地化,随后要经常更新,保持活跃,并登上维基孵育场首页的活跃语言名单,在经过维基媒体基金会语言委员会的同意后,一个新的维基百科版本才能出现在世人面前。
而对于不足千人的撒奇莱雅族来讲,这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首先,台湾原住民族语言的词汇大多源于自然以及早期引自《圣经》及日语的外来词,对于当前社会所使用的词汇则极度缺失。且族语使用者很多都是中老年人,他们不会阅读罗马字母,且计算机操作知识极度匮乏,这样的窘境,确实令当时的参与者颇为头疼。(上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