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德·沃康松
雅克‧德‧沃康松(法语:Jacques de Vaucanson,法语发音:[ʒak də vokɑ̃sɔ̃];1709年2月24日—1782年11月21日)是一位法国发明家与艺术家。
早年
[编辑]沃康松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十,家庭以制作手套为业。他在清寒中长大,并以钟表匠为志愿。 [1]他曾师从耶稣会修士,后加入里昂的最小兄弟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沃康松原本打算往神学研究发展,但在认识外科医生克洛德‧尼古拉‧勒卡并向其学习解剖学之后,他重拾对机械制作的兴趣,将之结合解剖学的知识,创造出能模仿循环、消化、呼吸等有机运动的仿生机械。[2]
生涯
[编辑]沃康松于18岁时获得他的第一间工作室,在一些贵族的赞助下从事新奇的发明。获得实验室的同一年,他发明了一种可以端菜、清理桌子的家务机器人,为来访的政府官员服务;然而此举却引发一位政府官员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亵渎”,命其将工作室销毁。[3]
1737年,沃康松完成自动机械作品“吹笛手”,该作品外观是一个演奏短笛的牧羊人,内附十二首曲目。他于次年向法国科学院发表这项创作。[4] 但该作品遭到专业音乐家批评,认为其手指与嘴部过于僵硬,无法充分发挥乐器音色,因此没有造成流行。[5]
此时,自动机械开始在欧洲受到瞩目,但多数归类为休闲娱乐或儿童玩具。于此相比,沃康松的作品极为复杂且逼真,在当时极具革命性。
同年晚期,沃康松创造出另外两件自动机械作品 : “铃鼓手”与“消化鸭”,后者被视为他的代表性杰作。沃康松的发明引起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注意,有意邀请他成为驻宫廷发明家,但沃康松表明自己只为祖国服务而婉拒了对方。[6]
1741年,他被路易十五的枢密院首席大臣弗勒里任命为法国纺织业检验员,负责进行纺织业的改革,以追上英国与苏格兰的脚步。1745年,沃康松发明世上第一台以打孔卡运作的完全自动纺织机,试图实现法国纺织业的自动化[7] 。然而他的想法引起纺织劳工的愤怒与反弹,[8] 使得这项改革胎死腹中。
1746年, 沃康松成为法国科学院的成员。[9]
1760年,他发明了世上第一台工业金属切削滑动车床。[10]
逝世
[编辑]1782年,沃康松逝世于巴黎。他将自己遗留的作品与收藏捐赠给路易十六,现收藏于法国国立工艺学院。部分自动机械作品遗失,“吹笛手”与“铃鼓手”据传在革命时期遭到摧毁。虽然沃康松在有生之年无缘见证法国纺织业的自动化,但他的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后的约瑟夫·玛丽·雅卡尔改进,得到充分的完善与实施。
格勒诺布尔的沃康松技职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以他的名字命名。
注释
[编辑]- ^ Account by Christiane Lagarrigue. [201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4).
- ^ Archived copy. [2004-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3-06).
- ^ Wood, Gabby. "Living Dolls: A Magical History Of The Quest For Mechanical Lif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Guardian, 2002-02-16.
- ^ Essay by Peter Schmidt, Swarthmore College. [201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 ^ Quantz, Johann Joachim. Versuch einer Anweisung die Flöte traversiere zu spielen [Attempt at instruction in playing the transverse flute]. Berlin, (Germany): Johann Friedrich Voß. 1752: 46 (德语). Available at: Deutsches Text Archiv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vaucanson. [201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4).
- ^ Chronology of Lyon. [201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8).
- ^ Gaby Wood. Edison's Eve. Alfred A. Knopf, New York. 2002.
- ^ Biography at Vaucanson.org (fr)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3-12-20.
- ^ David M. Fryer, John C. Marshall. The Motives of Jaques de Vaucanson. Technology and Culture. April 1979, 20 (2): 257–269. JSTOR 3103866. doi:10.2307/3103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