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黄锦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锦树
罗马拼音Ng Kim Chew
出生 (1967-11-09) 1967年11月9日56岁)
 马来西亚柔佛州居銮
职业作家学者
国籍 中华民国
教育程度国立清华大学博士
创作时期1993年至今
体裁小说散文、文学评论
主题现代文学马华文学
奖项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
花踪文学奖马华文学大奖
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

黄锦树Ng Kim Chew,1967年11月9日),祖籍福建南安,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居銮[1]台湾著名马华作家、文学评论家。

1986年赴台求学,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淡江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1996年起任教于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中文系,定居南投埔里[2]现已入籍中华民国。[3]

简述

[编辑]

黄锦树是马来西亚六字辈的旅台作家,笔锋锐利,被王德威称为“坏孩子”[2][4][5]。在还未出师时就已得罪了不少作家前辈,批评不留余地。1990年代,由于黄锦树的种种批评与论述中,涉及马华文学发展以及马华文化现象的论述,在马华社会中引起的回响,甚至有人从文学史角度分析当时的这种连串反应统称为“黄锦树现象”或是“烧芭”。

1990年的《M的失踪》、1992年《死在南方》与1998年的《补遗》处理了马华文学史上的郁达夫[6]

1995年的短篇小说《鱼骸》是黄锦树年轻时期的文学尝试。[7]《鱼骸》小说描述名中文系教授透过鱼骸自渎,构成遥想家国的成人寓言。[7] 小说的诡谲氛围及特性奠定其在文坛崛起。[7]

黄锦树笔耕多年,出版多本短篇小说集,但一直未创作过长篇小说。他曾从不同的文学史观论定位问题,认为不一定要盲目随波逐流:“相较于纷纷去写长篇的同代人,我没那个兴趣,也没那么大的野心。况且,很多长篇(包括一些三部曲)我认为那题材如果写成短篇,或许会更有价值些。相较于长篇,我比较喜欢的概念,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整体。”[8]他对学界一窝蜂将论文汇编改写成专书,也保持适度的距离,认为未必比质朴的初稿好。

2014年,短篇小说集《火,与危险事物》之书名,及该书收录的《猴屁股、火与危险事物》之标题化用自自乔治·莱考夫的《女人、火与危险事物》,但故事处理马共议题。[9] 而“马共”亦是黄诸多小说的重要主题。[10]

2015年,获花踪文学奖马华文学大奖。[11]

中国性与表演性

[编辑]

黄锦树的《马华文学与中国性》是马华文学相关学术作品。而早在此论文集前,在〈中国性与表演性〉中,黄锦树认为,马华文学的中国性乃一种表演性[12]透过表演中国元素,马华文学想像与建构自身的中国性。[12] 中国性的表演具体表现在,马华作家比中国本土的作家,更精致雕琢文字,追求某种古典中国美,以展现自身早已丧失的中国特性,如温任平温瑞安等人。[13][14] 黄锦树批评马华的中国性乃建构,批判华教运动,企图除魅马华的中国性,在马华文学界引发争论[13],颇受责难。然而,其影响时至今日依然深刻,无论喜欢与反对,或明或暗,都无法回避他提出的质难。

作品列表

[编辑]
短篇小说结集:
  • 《梦与猪与黎明》(台北:九歌,1994)
  • 《乌暗暝》(台北:九歌,1997),2017年麦田再版,并将《梦与猪与黎明》内容合并收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推出简体版。
  • 《由岛至岛》(台北:麦田,2001)
  • 《土与火》(台北:麦田,2005)
  • 《南洋人民共和国备忘录》(台北:联经,2013)
  • 《刻背》(台北:麦田,2014)(《由岛至岛》的新版)
  • 《犹见扶余》(台北:麦田,2014)
  • 《鱼》(台北:印刻,2015)
  • 《雨》(台北:宝瓶,2016)(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 《民国的慢船》(吉隆坡:有人,2019)
  • Ng Kim Chew, translated by Pierre-Mong LIM, Pluie, Arles: Editions Picquier, 2020.
  • 《大象死去的河边》(台北:麦田,2021)
短篇小说选集:
  • 《死在南方》(济南:山东文艺,2007)
  • 大东和重、羽田朝子、滨田麻矢、森美千代译,《梦と豚と黎明:黄锦树作品集》(京都:人文书院,2011)
  • 《火,与危险事物:黄锦树马共小说选》(吉隆坡:有人,2014)
  • Ng Kim Chew,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Carlos Rojas, Slow Boat to China and Other Stori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6.
文学评论:
  • 《马华文学:内在中国,语言与文学史》(吉隆坡:华社资料研究中心,1996)
  • 《马华文学与中国性》(台北:元尊文化,1998)注:2012年麦田出新版
  • 《谎言或真理的技艺》(台北:麦田,2003)
  • 《文与魂与体:论现代中国性》(台北:麦田,2006)
  • 《章太炎语言文字之学的知识(精神)系谱》(新北:花木兰,2012)
  • 《注释南方:马华文学短论集》(吉隆坡:有人,2015)
  • 《华文小文学的马来西亚个案》(台北:麦田,2015)
  • 《论尝试文》(台北:麦田,2016)
  •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黄锦树》(桃园:元智大学中国语文学系,2019)
  • 《幽灵的文字》(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人文研究中心,2019)
散文:
  • 《焚烧》(台北:麦田,2007)
  • 《火笑了》(台北:麦田,2015)
  • 《时差的赠礼》(台北:麦田,2019)
编选:
  • 《一水天涯:马华当代小说选》(台北:九歌,1998)与张锦忠、张永修合编
  • 《别再提起:马华当代小说选 1997-2003》(台北:麦田,2004)与张锦忠合编
  • 《原乡人:族群的故事》(台北:麦田,2004)与王德威合编
  • 《想象的本邦》(台北:麦田,2005)与王德威合编
  • 《打个比方:“三城记”小说系列第三辑·台北卷》(上海:上海文艺,2006)
  • 《重写.台湾.文学史》(台北:麦田,2006)与张锦忠合编
  • 《媲美猫的发情》(台北:宝瓶,2007)与骆以军合编
  • 《回到马来亚:华马小说七十年》(雪兰莪:大将,2008)与张锦忠、庄华兴合编
  • 《故事总要开始:马华当代小说选(2004-2012)》(台北:宝瓶,2013)与张锦忠、黄俊麟合编
  • 《我们留台那些年》(吉隆坡:有人,2014)与张锦忠、李宗舜合编
  • 《胶林深处:马华文学里的橡胶树》(居銮:大河文化,2015)与冰谷、张锦忠、廖宏强合编
  • 《散文类:新时代“力与美”最佳散文课读本》(台北:麦田,2015)与高嘉谦合编

主要荣誉

[编辑]
  • 1988年旅台文学奖新诗组佳作(〈给墓中人〉)
  • 1993年第七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推荐奖(〈落雨的小镇〉)
  • 1995年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佳作(〈说故事者〉)
  • 1995年第十八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鱼骸〉)
  • 1995年第十四届洪醒夫小说奖(〈鱼骸〉)
  • 2005年第八届花踪文学奖小说推荐奖(《土与火》)
  • 2015年第十三届花踪文学奖马华文学大奖(《犹见扶余》《南洋人民共和国备忘录》《火,与危险事物:黄锦树马共小说选》)[15]
  • 2017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雨》)
  • 2017年第四十一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雨》)
  • 2018年第一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雨》)
  • 2021年第五届法国埃米尔·吉美亚洲文学奖(《雨》)[16]


研究现状

[编辑]
  • 高嘉谦〈离散马华与文学史:黄锦树的论述/小说个案观察〉 ( 2010/12) 。收入《马华文学批评大系:高嘉谦》(桃园:元智大学中国语文学系,2019)。
  • 刘淑贞〈伦理的归返、实践与债务:黄锦树的中文现代主义〉,《中山人文学报》35期, ( 2013/07) , 69-99。
  • Liew, Zhou Hau, "The Spectral Nanyang: Recollection, Nation, and the Genealogy of Chineseness" (Ph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7).
  • Wong, Nicholas Y. H., "The Imaginative Materialism of Wen in Ng Kim Chew's Malayan Communist Writing,"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Reviews (CLEAR) (2018), 163-198.
  • 黄祖恩〈生与雨的归返:黄锦树《雨》中生殖与雨之意象探讨〉,宣读于“异代新声:马华文学与文化研究生国际研讨会”,台北: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会议室,2018年3月24日—25日。刊熊婷惠,张斯翔,叶福炎编《异代新声:马华文学与文化研究集稿》,高雄:中山大学人文研究中心,2019年5月,页217—230。[ISBN 9789860589047]
  • 高嘉谦〈历史与叙事:黄锦树的寓言书写〉,《离散、本土与马华文学论述》,高雄:中山大学人文研究中心,2019年6月,页199—218。[ISBN 9789860591408]
  • 颜健富〈恶声与忧患:论黄锦树的“忧族”书写〉,《离散、本土与马华文学论述》,高雄:中山大学人文研究中心,2019年6月,页219—253。[ISBN 9789860591408]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锺怡雯陈大为编,《马华散文史读本1957-2007 VOL.3》作者介绍
  2. ^ 2.0 2.1 王德威〈埔里的摩罗:诗力与文心〉,收入黄锦树《论尝试文》,台北:麦田,2016年。
  3. ^ 【文學台灣:南投篇1】黃錦樹/在欉熟. 联合报. 2017年9月5日 [2017年9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9日). 
  4. ^ 王德威:壞孩子黃錦樹--黃錦樹的馬華論述與敘述. 中山人文学报. 2001年 [2019-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3). 
  5. ^ 王德威,〈坏孩子黄锦树〉,收入黄锦树,《由岛至岛》,台北:麦田,2001,页11-35。
  6. ^ 高嘉谦〈骸骨与铭刻——论黄锦树、郁达夫与流亡诗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大文史哲学报》74期, ( 2011/05) , 103-125。收入《马华文学批评大系:高嘉谦》(桃园:元智大学中国语文学系,2019)。
  7. ^ 7.0 7.1 7.2 汪荣. 戀物、悼亡與家國寓言——黃錦樹《魚骸》的離散詩學. 华文文学. 2014, (2) [2021-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8). 
  8. ^ 《南洋人民共和国备忘录》自序
  9. ^ 张斯翔〈论黄锦树“后”马共书写中的抒情意识 从《火,与危险事物》谈起〉,《中外文学》第464期,(2019/03),163-197。
  10. ^ 苏颖欣. 繪製南洋圖景:黃錦樹的馬共小說. 中山人文学报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 2016-07, (41): 97-116. 
  11. ^ 张景云〈不像小说的小说──花踪马华文学大奖赞词〉,收入黄锦树《雨》,台北:宝瓶文化,2016年。
  12. ^ 12.0 12.1 黄锦树. 中國性與表演性:論馬華文學的限度 (PDF). 馬華文學讀本II. 中国性与表演性:论马华文学的限度. [2021-10-25]. ISBN 978957739463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0-25). 
  13. ^ 13.0 13.1 朱崇科. 吊詭中國性. 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 2004, (3) [2021-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5). 
  14. ^ 张锦忠. 在台馬華文學. 馬華文學. 西湾文库. 国立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年 [2021-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15. ^ 黃錦樹:得獎意義大 獲馬華文學身份認可. 南洋商报. 2015年7月20日 [2019年2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23日). 
  16. ^ Le Prix Émile Guimet de littérature 2021 décerné à NG Kim Chew. Connaissance des Arts. 2022-01-20 [202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0) (法语).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