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大差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大差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术语,意指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起源

[编辑]

共产党宣言》指出:要“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通过把人口更平均地分布于全国的办法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列宁《伟大的创举》指出:“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这是很长时期才能实现的事业。”

概述

[编辑]

“缩小三大差别”或“消灭三大差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革期间被反复强调的概念。

《解放日报》1966年2年4日提到“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1],可能是最早“三大差别”并提。而“三大差别”一词最早出现在大众媒体,可能是《人民日报》1966年4月6日。[2]

《人民日报》1967年7月9日文章《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指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3]因此“缩小三大差别”是官方提供的上山下乡运动的重要理由之一。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解放军报》编辑部,《永远突出政治》,《解放日报》,1966年2年4日
  2. ^ 《人民日报》编辑部,《突出政治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一论突出政治》,《人民日报》,1966年4月6日
  3. ^ 《人民日报》编辑部,《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人民日报》,1967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