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补编
《全唐文补编》一百六十卷并附录四种、《全唐文再补》八卷、《全唐文又再补》十卷,陈尚君编,补清仁宗钦定《全唐文》,陆心源《唐文拾遗》、《唐文续拾》未及收录的唐、五代文。
概要
[编辑]1986年《全唐诗补编》出版后,陈尚君便开始著手《全唐文补编》之编辑,并获得中华书局编辑部支持。就现存唐人著述进行调查,考证《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录文缺失之处,撰为札记。并拟定以唐宋典籍、佛道藏、敦煌遗文、石刻碑帖等为主要辑录依据。
陈氏认为,清人采录唐宋典籍,搜罗虽广,但仍多所遗漏,并据近代新出善本与日本所藏写本补其不足。金石遗文则以明清金石学著作、地方金石志、方志所录为主,当代新出墓志铭因有周绍良编《唐代墓志汇编》,所以一概不录,避免重复;惟《全唐文》、《唐文拾遗》虽已收录,但现代有良拓、新拓,录文较齐全者,则仍重加收录[1]。佛藏以《大正藏》、《续藏经》为主,并参用二藏以外的释书,但《高丽藏》、《宋藏遗珍》、《中华大藏经》虽然也有部分唐代遗文,以工作量繁重而未及采录。
录文断限,由隋入唐者,不论其文作于何时,一概全收。五代十国人入宋者,原则只收入宋以前文,但如有《全宋文》失收之文,仍加采录。书仪、变文、契约文书现代为专门之学,别有专著,所以不另收录。
1991年本书初稿完成后,覆校期间,1993年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出版,同年秋依中华书局编辑部意见,将已见于该书之方志所录墓志铭删除,并增加若干新见遗文。重校修正期间,因新见唐代文献刊行及学者考古报告,所得遗文,另编为《全唐文再补》八卷,共得文209篇、作者87人。1998年进入三校后,因出版技术变迁,由铅字排印改为电脑排版,必须重新排版,至2004年底方问世,重排校对期间所新得遗文约460篇,则编为《全唐文又再补》十卷,与《全唐文再补》同附于本书之末[2]。
评价
[编辑]《全唐文补编》出版后,陈尚君本人指出,《全唐文》的录文规范,不一定能满足现代学者需求。如《全唐文》依历代总集传统,不录碑刻撰、书者结衔;部分丰碑碑阴如大足的韦君靖碑、正定的李宝臣纪功碑、西安的郭氏家庙碑,碑阴所刻虽非文章,但极富资料参考价值,《全唐文补编》虽尽可能采录,但限于体例和篇幅而不可能兼取。因为此例一开,就要尽录造像记和陀罗尼经幢中大量篇幅极其繁复的题名文字,这就远超过增补唐文的工作范围[3][4]。
孟彦弘认为,《全唐文补编》所录诏、敕,有不少往往已见于《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有的是《补编》所录为节文,而《全唐文》已有全文,也有编者据他书采录,而《全唐文》、《唐文拾遗》所录者文义较备[5]。虽然本书编修的时代还没有电子书、搜索引擎技术,但如果能活用当时已有的索引,还是可以大大减少重复,拟题考证也能更精确[6]。
此外,《全唐文补编》力求零篇残句,概所不遗,以资考证。但公文中往往有层层援引前人论奏之处,是否有必要一一剔出,以增篇数,也有商榷的馀地[7]。
书志情报
[编辑]- 《全唐文补编》上、中、下册(中华书局,2005年) ISBN 7-101-01474-7
参考文献
[编辑]- 陈尚君“试论《全唐诗》《全唐文》校补的成就与缺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初出:《第一届东亚汉文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2011年)
- 孟彦弘“《全唐文补编》杂议-兼议断代诗文的分别总集”,孟彦弘《出土文献与汉唐典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ISBN 978-7-30125-778-4 278 - 333页
- 初出:中国社科院历史所隋唐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编《隋唐宋辽金元史论丛》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