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传统市场
外观
台湾传统市场的发展历史,起初是摊贩聚落形成的场所,日治时期开始进行规划并确立制度,国民政府来台后1950年代开始,为了“改善卫生”、“稳定物价”、“增加地方财政”等原因,将传统市场归入都市计画兴建各地公有市场,除了可以解决摊贩林立问题,也让生活贫苦的人可以政府招租方式低门槛创业。[1][2]
营业额
[编辑]根据经济部中部办公室调查,全台湾有842处传统市场,1999年公有传统市场营业额约新台币965亿元,2010年营业额衰退为新台币800亿元,2013年依据“台湾传统市场白皮书”推估约为新台币698亿元。[1]
问题
[编辑]公有传统市场内摊位大多已经饱和难以进入,但以传统市场为主体不断向外部扩张的摊商,时常造成周围环境的环境卫生问题与交通问题。[1]
管理
[编辑]公有传统市场内部的管理由市场自治会执行,传统市场外围的摊商则需要借由政府地方里长的公权力介入管理环境卫生与交通问题,相关法规有研拟中的《摊贩集中区管理自治条例》。[1]
竞争
[编辑]目前传统市场的竞争包括全国连锁的便利商店、超级市场、网路购物与大型量贩店。[1][3]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谌淑婷. 【真食餐桌】尋找第二春 傳統市場的逆襲. 经典杂志. [2018-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3) (中文(台湾)).
- ^ 锺顺利. 臺灣日治時期五大都市之公設消費市場建築. 成功大学. 2006-01-01 [2018-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0) (中文(台湾)).
- ^ 吴淑净. 台灣西部傳統零售市場選址之研究 —以童裝成衣業為例. 台湾大学. 2010-01-01 [2018-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