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安炳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炳茂韩语:안병무,1922年6月23日—1996年10月19日)是韩国新约学者,也是民众神学的创始人。

简介[编辑]

安炳茂出生于平安南道,是一位传统医生的长子。在他一岁的时候,他的家人逃离了日本殖民的朝鲜,来到了满洲。他在小学时接触了基督教,并进入了一所由加拿大长老会教会开办的中学。1941年,他前往日本,在大正大学、早稻田大学攻读社会学和哲学。尽管这被打断了,但他在首尔国立大学继续修读社会学和副修宗教学(1946-1950)。他曾在中央神学院担任讲师,教授社会学和古希腊语,在那里他对鲁道夫·布尔特曼的作品产生了兴趣。随后,他在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56-1965),在布尔特曼的学生冈瑟·博尔卡姆(Günther Bornkamm)的指导下,完成了一篇关于《孔子与耶稣的爱》的论文。 [1]

安炳茂于1965年回到韩国,先后在中央神学院、延世大学、韩国神学院、阪神大学任教。1976年,因参与民主运动,他两次被免教职并入狱。[1] [2]

民众神学[编辑]

1970年11月13日是韩国民众运动的转折点,年轻劳工全泰壹和他的同事一起上街示威,抗议他们被迫忍受非人道的工作环境。当遭到警察的暴力阻挡时,全泰壹把汽油泼在身上,引火自焚。全泰壹的自焚使安炳茂的人生有了新的方向。韩国民众解放运动进入新阶段,民众神学呼之欲出。[3]

作为民众神学的创始人物,安炳茂早在1972年就以“耶稣与民众”为主题发表了论述。在这篇论文中,他认为民众的苦难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他认为,在马可福音中,耶稣总是站在民众一边,即被边缘化和非人化的“人群”。安相信德国的历史批判释经忽略了民众的位置,然而耶稣的事工却专注于与这些边缘化的人群一起创造上帝的国度。 [1]

安炳茂将他对于耶稣和民众高度亲密关系的洞见引入韩国的工业社会门训运动中。 在1970年代,学生基督徒运动的成员进入工厂和乡村,与劳工和农民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安炳茂的信条“在民众的受难中,我们遇见受难的基督”,强调基督“与人民同死”,多于“为人民而死”。就像耶稣基督存在于民众中,教会必须与他们“同在”。[4]

作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Küster, Volker. A Protestant Theology of Passion: Korean Minjung Theology Revisited. Leiden: Brill. 2010: 59–78. ISBN 978-90-04-17523-5 (英语). 
  2. ^ Benedetto (编).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Reformed Churches. Scarecrow Press. 6 October 2009: 6. ISBN 978-0-8108-7023-9 (英语). 
  3. ^ 任天堂:《民众神学在朝鲜半岛的前世今生》,https://www.zora.uzh.ch/id/eprint/224492/1/Minjung%20theology.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任天堂:《民众神学在朝鲜半岛的前世今生》,https://www.zora.uzh.ch/id/eprint/224492/1/Minjung%20theology.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