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伟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廖伟棠
出生 (1975-12-23) 1975年12月23日48岁)
职业诗人作家摄影师教授
体裁新诗影像文学评论
奖项时报文学奖

廖伟棠(1975年12月23日),香港作家、诗人、摄影师、自由撰稿人。现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文学跨域创作所客座副教授。[1]曾任书店店长、杂志编辑、《明报》《号外》《上报》等专栏作家

经历[编辑]

廖伟棠于1975年生于广东省[2]新兴县,早年就读珠海市拱北中学。[3]他在1997年移居香港,后曾旅居北京5年,1991年开始诗歌写作,其后涉猎散文、小说、戏剧、评论等范畴。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香港中文文学奖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创世纪诗刊50周年诗歌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花踪世界华文小说奖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等奖项。2012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奖年度最佳艺术家奖(文学艺术)。

作品[编辑]

诗集[编辑]

  • 《永夜》
  • 《随著鱼们下沈》(香港:洪叶,1998)
  • 《花园的角落,或角落的花园》(香港:东岸,1999)
  • 《手风琴里的浪游》(香港:素叶,2001)
  • 《波希米亚行路谣》(台湾:联合文学,2004)ISBN 9575224655
  • 《苦天使》(台湾:宝瓶,2005)
  • 《少年游》(中国:天地出版社,2005)
  • 《黑雨将至》(台湾:宝瓶,2008)
  • 《和幽灵一起的香港漫游》(香港:kubrick,2009)
  • 《野蛮夜歌》(中国:金城出版社,2011)
  • 《八尺雪意》(台湾:印刻,2012)
  • 《半簿鬼语》(台湾:印刻,2015)
  • Wandering Hong Kong with Spirits (zephyr,2016)
  • 《春盏》(中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
  • 《樱桃与金刚》(香港:牛津,2017)
  • 《后觉书》(中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
  • 《一切闪耀都不会熄灭》(台湾:新经典,2020)
  • 《半夜待雪喊我》(中国:上海三联,2022)
  • 《劫后书》 (台湾:双囍,2023)

小说集[编辑]

  • 《十八条小巷的战争游戏》(台湾:宝瓶,2004)

摄影集(含摄影诗文集)[编辑]

  • 《孤独的中国》(台湾:唐山,2004)
  • 《我属猫》
  • 《巴黎无题剧照》(台湾:联合文学,2005)
  • 《我们在此撤离,只留下光》(台湾:大块,2007)
  • 《波希香港、嬉皮中国》(香港:三联,2011)
  • 《衣锦夜行》(台湾:印刻,2010)
  • 《寻找仓央嘉措》译诗∕摄影∕诗文集,(台湾:行人,2013)ISBN 9789868905580
  • 《伞托邦─香港雨伞运动的日与夜》(香港:水煮鱼文化,2015)ISBN 9789881375124
  • 《我城风流》(中国:浙江摄影出版社,2016)
  • 《微暗行星 The Darkening Planet》(香港:kubrick,2018)

杂文集[编辑]

  • 《波希米亚中国》陈冠中、廖伟棠、颜峻合著,廖伟棠摄影,(香港:牛津,2003)
  • 《浮城述梦人:香港作家访谈录》(香港:三联,2012)
  • 《反调:音乐随笔》(中国:江苏文艺,2014)
  • 《异托邦指南/阅读卷:魅与祛魅》(台湾:联经,2016)
  • 《异托邦指南/电影卷:影的告白》(台湾:联经,2017)
  • 《异托邦指南/诗与歌卷:暴雨反对》(台湾:联经,2019)
  • 《玫瑰是没有理由的开放:走近现代诗的四十条小径》(台湾:新经典,2021)
  • 《我偏爱读诗的荒谬》(中国:北京燕山出版社,2022)

参考资料[编辑]

  1. ^ 北藝大文跨所師資陣容-廖偉棠-客座副教授.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2022年1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月26日). 
  2. ^ 廖伟棠. 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亲身经历. 《腾讯 · 大家》. 2018年6月15日 [2018年9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24日). 
  3. ^ 香港詩人廖偉棠:歡迎現實把我刺傷成詩. 南方都市报. 2013-04-24 [2019-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1.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