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石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bēn是一种用来做木工或刨削木材的器物,常见于台湾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石锛一般呈长方形,从侧面看起来像是梯形,而梯形斜边的锐角部分为石锛的刃部,自刃部斜削而上的面称作“刃面”。石锛依其外形可区分成不同类型,有段石锛即为其中一种。有段,指的是相对于刃面之“锛背”不是平面的,而是呈现一个两级的阶梯状,因形制奇特且具特殊文化意义,而受到注目。[1]

器物功用[编辑]

台湾目前发现的有段石锛都是磨制而成的石器,因此做工相当精细,而把锛背做成有段的形状,有利于将石锛用绳索更牢靠地固定于木柄上,并增强手臂挥动的力度,以提高工作的效率。[1]

分布概况[编辑]

目前为止,台湾出土有段石锛的考古遗址并不多,主要以北部地区的遗址为主,包括台北市的凤山遗址、新北市大坌坑遗址,此外还有植物园遗址、狗蹄山遗址、潭底遗址、大园尖山遗址斩龙山遗址等,于大坌坑文化、圆山文化及植物园文化等文化层中皆有发现。[1]

来源探讨[编辑]

知名考古学家宋文薰曾对有段石锛在亚洲东部的分布做过讨论,发现从中国长江以南一直到东南亚都有石锛分布,其中有段石锛则主要分布于江南的北部。此外,根据器物外形比较,中南半岛区域所制作的石锛不做成“有段”的形状,而是“有肩石锛”的样子,然而从中南半岛以北到了中国或台湾一带则形成“有肩石斧”。经由器物分布现象进行比对,宋文薰判断台湾出现有段石锛的圆山文化可能与广东沿海区域有密切关系。[1][2]

近年来亦有学者比较台湾北部及南部的大坌坑文化遗址之器物出土情形,提出北部出现有段石锛,但不见有肩石斧,与河姆渡文化有较近的类缘性;而南部的南关里遗址出现有肩石斧,却不见有段石锛,与中国福建广东地区则有较强的类似性。[3]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 1.1 1.2 1.3 陈珮瑜撰稿. 有段石錛. 台湾大百科全书. 文化部. [202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2). 
  2. ^ 宋文薰. 由考古學看台灣. 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 1980: 93–220. 
  3. ^ 郭素秋. 金門移民適應與遷移調查研究(史前期). 内政部营建署金门国家公园管理处委托研究报告. 2005. 

延伸阅读[编辑]

  1. 洪晓纯,《台湾、华南和菲律宾之石锛研究》,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
  2. 陈有贝、温天赐,《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万大─中和─树林线(第二期工程)-斩龙山直辖市定考古遗址列册范围调查:期末报告书》,中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委托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研究执行,2021。
  3. 简史朗、郭素秋,《斩龙山考古遗址出土遗物整理暨研究报告计画:期末报告书(二次修正版)》,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委托社团法人台湾打里折文化协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