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彝
外观
王彝(14世纪—1374年),字常宗,别号妫蜼子。明代诗文家。
其先蜀人,本姓陈氏,父王事元,为昆山州儒学教授,遂徒嘉定(今属上海)。少孤贫,读书于天台山,从学于孟梦恂,故其文特醇雅。[1]时杨维桢以文雄于东南,从游者甚众。王彝作《文妖》一篇诋之。[2]明洪武三年(1370年)以布衣身分与里人杜寅及张简同被召修《元史》,不久入翰林,以母老乞归,赐金币遣还。洪武五年(1372年)三月,魏观出任苏州知府,王彝和高启接受魏观的邀请,在苏州帮助考订经史。魏观又举行乡饮酒礼,王彝特撰《乡饮酒碑铭》为记。[3]洪武六年(1373年),魏观将府衙修建在张士诚宫殿的遗址上,被御史张度污为“兴灭王之基,开败国之河”;洪武七年(1374年),因魏观事牵连,王彝与高启同诛于南京。[4]著有诗文集《三近斋稿》、《妫雌子集》,辑成《王常宗集》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未清初经学家朱彝尊曾为王彝作传,收录于曝书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