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瓶梗/ˈfəld/FY-ə-lyde希腊语phialis,英语:phialide[1][2]最早由Hanlin(1976)研究棒曲霉学名Aspergillus clavatus)时所发现。是高等真菌无性生殖的构造。为一种真菌分生孢子细胞的特化。由囊状体(英语:vesicle)延伸的瓶状突出部分。[3]在瓶梗内抑或是顶部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能立即脱落或是彼此附著形成一条链状结构。当瓶梗产生分生孢子时,孢子由下往上移动(愈靠近phialide者为愈新的分生孢子)[4]。一个或是多个瓶梗可构成分生孢子梗的顶端。

Phialide并非出现在所有的高等真菌而是只出现在特定的菌上,如曲霉属(学名:Aspergillus)。

形成方式[编辑]

[2]当瓶梗形成时,由于外壁的溶解,因而在厚的囊状体壁中出现许多薄的区域。这些薄区域附近的囊状体细胞质以瓶形或椭圆形向外同时推出。细胞核与其他胞器一起进入所形成之瓶梗。通常瓶梗有渐钝的基部及较尖细的顶部,但其形状因真菌之种类而异。

C. V. Subramanian英语C. V. Subramanian(1971)在黑曲霉中观察到:刚形成之瓶梗只有单核。然而在其他的菌中亦有观察到多核的瓶梗。在单核的phialide中,核会一分为二,且瓶梗之顶端会扩张而形成球状突起。此球状突起会接收一个核,并作为开始形成分生胞子的初始。由于分生孢子之瓶梗壁的顶端会逐渐被破坏,所以刚形成之分生孢子会向外延伸扩张。而被破坏的壁会变成类似帽子之构造盖于刚形成的分生孢子上。在壁被破坏的同时,新的壁会逐渐形成而完整包覆在分生孢子上。

此外,另有分裂产生在瓶梗上。其细胞核会再一次的分裂为二,而重复上述之步骤。

外部链接[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瓶梗-phialide. 国家教育研究院. [2018-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2. ^ 2.0 2.1 O.P., Sharma. Textbook of Fungi. Tata McGraw-Hill Education. 1989: 365. ISBN 9780074603291. 
  3. ^ Tucker, Chris. The Mycelium Connection: Fungal Word Friday: Phialide. The Mycelium Connection. 2014-03-07 [2018-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4. ^ Copyright. Glossary of Mycological Terms | Mycology Online. mycology.adelaide.edu.au. [2018-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