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问礼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竹北问礼堂
问礼堂
问礼堂外观
位置 台湾新竹县竹北市东平里4邻六家24号
建成时间 清朝道光12年(1832年)
类型登录等级:县定古迹
登录种类:宅第
评定时间2006年7月23日
详细登录资料
开放开放参观

竹北问礼堂,是位于台湾新竹县竹北市六家东平里的一处宅第,目前已指定为新竹县县定古迹[1][2]

沿革[编辑]

乾隆十四年(1749年),林先坤与其父林衡山、兄长林居震等族人自广东省潮州府饶平县渡海台湾。从此于台湾展开家族经营。林家后辗转移居至竹堑地区,并承垦潘、王公号在东兴社圆宝庄的六张犁土地,建立六张犁圳,后形成六张犁聚落。

道光10年(1830年)因林国宝之子林绳褒(秋华)中乡试武举人,故于次年择地兴筑问礼堂,该建筑则于道光12年(1832年)完工,完成后与大夫第合称“南北双厅”,并作为林家的议事公厅,作为裁判、议事、招待之所使用[3]。是六张犁聚落脉络的中心空间。此外第五任新竹县县长林保仁过去也曾于该空间居住。

1999年,六张犁聚落全区因都市计画征收并划定为竹北六家民俗公园,其中问礼堂获得保留,并于2002年完成修复工程,此次工程则恢复原有的规模。

2006年,新竹县政府在“新竹县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会议”期间指定问礼堂为新竹县县定古迹。目前问礼堂驻有社区工作站,专门进行志工培训及相关文化资产事务。

建筑设计[编辑]

问礼堂面积大约300平方公尺,为典型客家传统民居(土埆厝),其建筑格局原为一条龙形式,线则由三堂四横式的四合院构成,其正身五开间,左右另设有两横屋,其建筑属于“塌肚型”,即所谓的凹寿,亦即正身中央厅下的大门退缩形式。墙身部份,基底区域卵石作为墙脚除理,后则一层灰砖收边,整体结构则承接土埆砖墙,外观涂上一层白色灰泥[4],建筑前方则设有大禾埕,最初作为聚落晒稻子或社区空间之广场使用,目前禾埕前方仍保留旗竿座。建筑物屋脊的剪黏装饰则是剪黏师许哲彦的作品。[5]前厅前左有侧对联:“问道说仁新气象”、“礼耕义种旧家风”。正厅大门悬挂有2004年3月,由时任台湾省主席林光华所敬献之“问礼崇义”牌匾。

室内部分则设有正厅、天井、室凤间(寝室)、室龙间(寝室)等传统住宅空间,建筑前方设置则矮围墙,左侧围墙设置砖砌壁龛用以拜祭天公。 后方则设有义灵祠,其内供奉朱阿罗(又称朱罗伯公)位,又称为“朱罗伯公”。该者原于乾隆末年死于闽粤械斗,林家为感念其忠勇精神特地将其衣冠葬于此地并兴建小祠祭祀,至今依然定期祭拜。[6]

参考文献[编辑]

  1. ^ 中华民国文化部. 竹北六張犁問禮堂-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2-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1) (中文(台湾)). 
  2. ^ 中华民国文化部. 竹北問禮堂-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2-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1) (中文(台湾)). 
  3. ^ 人间福报. 《走訪山海史蹟》竹北林家的問禮堂 | 兒童. 人间福报. [2022-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1) (中文(台湾)). 
  4. ^ 愿景建筑师事务所. 〈新竹縣第三級古蹟竹北問禮堂保存與再利用規劃研究〉. 新竹县政府: 新竹县政府文化局. 2003. 
  5. ^ 中华民国文化部. 剪黏大師許哲彥-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2-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1) (中文(台湾)). 
  6. ^ 朱羅伯公 | 商家展示 | 認識新竹 | 旅新竹. gohch.tw. [2022-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1)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