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Jasonzhuocn/工作区62 百科作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WMF编者调查
  • 学者对维基管理员社群的普查与个别访谈
  • 学者对维基社群的调查
  • 记者对社群成员的访谈报导
  • 过往百科全书的经验分享

对百科全书的阅读背景[编辑]

  • 纸本百科全盛时期,在美国每年可以销售超过一百万套的百科全书到美国家庭[来源请求],故学者称,在先进国家如美国,百科全书是知识阶层家庭普及之物。但在华文世界并非如此,在1990年代,华文界文人曾感叹,有生之年见到最大规模的中文百科全书仍属梦想。
  • 在过去,百科全书市场发达的美国,中型百科全书的销量远比大英百科全书这种大型百科来的翻倍。
  • 狭义而言,大型综合百科全书在华人家庭并不普及;但广义而言,小型百科全书如儿童百科全书、专科百科全书,专科图鉴,辞书等并不匮乏。绝大多数维基人没有真正长期阅读或翻查大型综合百科全书的经验,较可能接触过不同型式的小型百科类书。

跨领域协作[编辑]

  • 百科全书是写给行外人读者,不需要非常深入。
  • 粉丝向和追求数量的编者不会广泛阅读条目,而是在建立条目或专注在特定条目上。除此之外,百科全书大多数的编者比起费时编纂,更多时间放在阅读,吸收知识。
  • 编纂中大型百科全书需要学术界支持,该国要有足够的人才支应。
  • 但是维基百科打破了这个限制。放宽了编纂限制,让一般人也能编纂门槛较低的领域,而由熟悉维基语法与写作风格的外行人协助顺稿。
  • 进一步的,难易度到达大学学科水平的知识,维基百科在部分领域有足够该科的大学生和硕士生、教师可以支应。
  • 而对于艰深难懂的知识,本来就超越了综合百科全书的收录范畴。综合百科全书本就不收超过普通外行人理解能力以外的文章。能够到达此类十分艰深条目的读者非常稀少,已是该科系的学习者。
  • 维基百科编者来自不同领域学科,彼此又不同程度的互相跨领域协作。如一则条目如果能由跨领域编者协同完成,则可同时包含生物方面的解释,又有生活应用介绍,还有文学诗词的补充。换言之,维基百科编者互相担任了纸本百科全书中为其它编者顺稿的工作。尤其在专业以外,wiki语法、维基写作通则、补充插图等作业,都可以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以外维基人协作完成。
  • 非本科系编者,能以外人角度对专业以外条目提出看法。例如由台湾维基社群所指导的“医周译”医学生团队撰写的下背痛条目,在特色条目评选过程中,和非医学人士6+的讨论即为一例。
  • 不同领域互相跨入的门槛又不同,日常生活类的内容最容易进入。
  • 对文史哲译背景的维基人来说,能够编写、维护天文学的浅显段落,但跨入进阶物理学的相对门槛就高。
  • 无乐理基础的编者面对音乐条目,要独自写出条目的音乐理论部分是很困难的,需先下一番功夫理解基础乐理,否则就算是从外文翻译过来也译得很生硬。请比较润饰前的音乐段落与修改后的曲式段落
  • 依据许多记者及学者对维基人的深入访谈,绝大部分贡献量丰硕的维基人,九成以上所涉及的条目都在自己的专业以外。除了贡献所长,也大量阅读其他领域的条目,并协助修改,甚至进一步跨领域的研读材料并创建条目。
  • 文史政与大众流行文化的编者虽然最活跃,但条目数量最多的是天文学的小天体与生物学的物种条目。
  • 在FAC与GAC里面,至少在一些进入门槛较高的领域当中,来自于非专业领域的评选意见,较倾向于文句是否通顺、功能格式是否符合社群期待,外行人较少探究内容的准确程度。

编纂内容以外[编辑]

  • 除了以内容为中心的工作,也有大量并非直接维护内容的工作。
  • 社群内部文化的形塑、内部交流、价值与精神传承。
  • 与学界、政界、NGO交流。
  • 线下交流。部分完全跨出百科范畴。
  • 改进软体功能。
  • 维持社群秩序,查核用户。
  • 与内容无关的社群秩序的制定。
  • 封禁申诉与代注册。

教育程度[编辑]

维基媒体基金会战略计画调查,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伴侣关系、家庭等项目的调查结果
  • 张之杰,环华百科全书主编,在1982年所著的〈编百科全书有感〉文章中,提及编纂者的教育程度。
    • 编纂条目来源依编者分为工作同仁和外稿
      • 外稿编者多为在学或毕业未久的研究生(硕士),因研究生的平均水准,约略等于大专教师的平均水准(此文发于1982年)
  • 维基百科虽然是人人可编写的百科全书,但长期活跃的编者,在中文版有6成以上是大学教育程度,近2成为硕士,还有一些博士。百度百科的作者也有类似比重。
  • 进入门槛高的知识领域、且高品质的条目主要内容并非人人皆可写得出来。但有许多门槛相对低的日常生活类题材,只要经过一番练习,扬长避短,善用参考文献,中学毕业程度也可以写出高品质的特色条目。例如写国外的条目不必然阅读英文文献,若有华语发音的纪录片节目,也能做为写作参考。
  • 随著维基百科的学习曲线延长,要深入熟悉维基百科运作的成本逐年拉高。
  • 若有经历文献学基础训练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相等,能够辨别、挑选合适的文献。一部分的研究生与学界编者则进一步引用较艰涩的学术论文。相对的,小学、中学、五专教育程度的编者,较习惯直接取用Google可找到的一级文献,但不辨别文献的可靠程度。
  • 能否维持中立性和教育程度并非绝对。在维基知名度普及之后,也吸引到能够旁征博引的研究生加入编写,长期写出来的内容却相当偏颇,并未主动维持条目的平衡。
  • 是否守序和教育程度也非绝对,极少数破口大骂或是玩弄马甲的活跃用户,是硕士或博士生。
  • 编者社群水准和社群规模并非绝对正相关。例如闽南语维基百科的社群规模非常小,但闽南语版的进入门槛相当高,编者由语言学者、方言作家、硕博士与医师组成,平均学历程度远远高于中文维基百科。

参予程度的四种假设[编辑]

  • 有听闻过维基百科,但没有阅读过。
  • 偶而因查阅需要而接触维基百科
  • 长期读者
  • 长期读者与长期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