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恶作剧列表/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俄罗斯混乱时期的一部分
日期1606年 - 1607年
地点
俄罗斯沙皇国中部和南部
结果 叔伊斯基王朝胜利,起义被镇压
参战方
  •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军
  • 俄罗斯沙皇国叔伊斯基王朝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伊凡·波洛特尼科夫英语Ivan Bolotnikov(被俘)
  • 瓦西里四世
  •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斯科平-叔伊斯基
  • 兵力
    25,000-30,000人 50,000-60,000人,实际可动员兵力甚至可以到100,000或以上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俄语:Восстание Болотникова)是1606年至1607年沙皇俄国爆发的一场农民起义。1601年至1603年,沙俄发生严重灾荒。1606年夏天,农奴出生的伊凡·波洛特尼科夫英语Ivan Bolotnikov乌克兰北部领导哥萨克农奴农民发动起义[1]

    起义军很快朝莫斯科进发,击败沙俄军队,杀死贵族,夺取土地,极盛时期一度占领70多座城镇。1606年9月,起义军攻占卡卢加,10月,起义军包围莫斯科,人数达10万人。同时起义军向城内发送传单,号召市民杀死贵族和商人、农民杀死封建主,但是要保护沙皇。[2]不过由于起义军中有人叛变,未能攻占莫斯科,12月2日,波洛特尼科夫率领起义军撤退至卡卢加,转而在1607年5月攻占图拉,与另一只起义军汇合,但同时沙皇军队也开始围攻图拉,并修建大坝、拦水灌城[3]。1607年10月,图拉被沙俄军队攻占,波洛特尼科夫被俘杀,起义被镇压[4][5]

    参考资料[编辑]

    1. ^ 《历史学考研词典》. 仝晰纲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第319页. [2020-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6). 
    2. ^ 《文史哲学习辞典》. 蒋锡金主编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 第673页. 
    3. ^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初稿》. 杭州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组编 杭州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组 1973 第390页. 
    4. ^ 《军事大辞典》. 郑文翰主编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第1396页. 
    5. ^ 《大学历史词典》. 陈瑞云主编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第781页. [2020-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