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杨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唤
杨唤肖像
出生杨森
(1930-09-07)1930年9月7日
 中华民国辽宁省兴城县菊花岛
逝世1954年3月7日(1954岁—03—07)(23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市龙山区西门平交道(今 台湾台北市万华区西门町徒步区附近)
笔名金马、杨唤、白郁
职业儿童作家
国籍 中华民国
体裁儿童文学
代表作《夏夜》、《家》

杨唤(1930年9月7日—1954年3月7日),本名杨森辽宁兴城人,儿童文学作家,是台湾1950年代童诗的先驱。

生平

[编辑]

西元1930年9月,杨唤(本名杨森)生于辽宁省兴城市菊花岛(今觉华岛),早年母亲病故,其继母常常虐待小孩,使得他早年生活悲惨。杨唤8岁左右才读小学。小学毕业后,杨唤考取初级农业职业学校牧畜科。[1]

1947年,杨唤父亲病故,他随著二伯杨枫抵达天津,不久转到青岛,起先在报社担任校对,不久后升任副刊编辑,并由青岛文艺社出版第一本诗集《风景》。[1]

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以及中华民国国军部队到台湾,任中华民国陆军上士文书,并开始以金马杨唤白郁为笔名写现代诗。杨唤的童年生活虽然悲惨,却能跳脱悲情,以文学的热忱,写出一首首纯真可爱的童诗。[1]

1954年3月7日,上午8:40分为了观赏电影《安徒生传》,不顾路人的拦阻,闯越了台北西门平交道(今西门町徒步区附近),因脚意外被铁轨的隙缝卡住,不幸遭火车辗毙,得年25岁。[1]

杨唤过世后,归人等友人虽然想为他出版作品,但却力不从心,因为杨唤本身对于自己的作品,往往不加以保留,在给归人的书简中说“我写过的东西多是不留底稿的”[2] 甚至在过世前,更是将自身的作品、日记等加以烧毁,因此增加整理的困难。[1]

1973年8月,国立编译馆出版的国民中学国文第一册,编入其新诗(夏夜)一首。[1]

著作

[编辑]

杨唤的诗有丰富的感情和趣味,并具有启发性,是台湾写作儿童诗的先驱。一般被认为其文风受到1930年代中国诗人绿原的影响。[3] 较有名作品有《夏夜》、《家》等。《杨唤全集》则是由杨唤的好友归人编辑杨唤的作品出版,分两册,有诗、散文、童话、日记、书简等五辑。[1]

诗集

[编辑]
  • 《风景》,台北现代诗刊社,1954年9月
  • 《杨唤诗集》,台中光启出版,1964年
  • 《杨唤诗简集》,台中普天出版社,1969年
  • 《夏夜》,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9年5月

童诗

[编辑]
  • 《水果们的晚会》夏祖明图,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76年12月
  • 《水果们的晚会》龚云鹏绘,台北东方出版社,2016年11月

散文

[编辑]
  • 《杨唤书简》,台中雾峰出版社,1969年9月

有声

[编辑]
  • 《水果们的晚会》杨唤文,黄本蕊图,陈中申曲,新竹和英文化事业公司,2004年10月[4]

全集

[编辑]
  • 《杨唤全集Ⅰ》归人(黄守诚)编,台北洪范书店,1985年5月
  • 《杨唤全集Ⅱ》归人编,台北洪范书店,1985年5月

研究

[编辑]
  • 《杨唤其人及其诗研究》,余翠如作,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1年。
  • 《杨唤与儿童文学》,林文宝作,台东东师院出版,1994年。
  • 《杨唤童诗研究》,宋伊霈作, 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年。
  • 《杨唤儿童诗中的图画情境研究》,萧宝玲作,台中国立台中教育大学,2008年7月。
  • 《台湾现当代作家研究资料汇编25杨唤》,须文蔚编选,国立台湾文学馆,2012年。

评价

[编辑]
  • 归人:“杨唤是天才,他有天赋的诗人气质。我总是向我所深识的朋友这样赞佩他。的确,在我所接触过的文艺工作者之中,像他的才气的,还没有第二个人。”[5]
  • 杨昌年:“《风景集》一再重印,读者们终能了解他抒情诗的沉悒,童话诗博爱的价值。这就是“死后成名”了。想想那李白:在“水中捞月”的诗情背后,可能就是他侘傺落魄,惨绝苟活的自绝吧!那杜甫,不曾死于颠沛流离、饥寒病苦,却竟胀死在牛肉白酒的饱啖之后,这两位大诗人,当在那凄苦大去之际,何曾想到会有诗作流传,名垂千古?笔者以为,死后成名或许比那些“秀才人微、取湮当代”的咽恨者差胜一筹,终究也不过是使人扼腕的空寥呵!” [6]
  • 周逸芬:“他的文字本身就有音乐性和丰富的画面,最适合做成绘本。”[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收存系統. 台湾现当代作家研究资料汇编收存系统. [2024-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1) (中文(繁体)). 
  2. ^ 归, 人. 《楊喚全集》Ⅱ. 台北: 洪范. 2001: 301. 
  3. ^ 古, 远清. 略論冷戰時期兩岸文學的「互動」(一九四九~一九七九) -1-. 传记文学. 2010-07, 97 (1): 37. 
  4. ^ 4.0 4.1 (听见 看见 永远的杨唤)徐开尘,民生报[2004-11-07]
  5. ^ “忆诗人杨唤”,《杨唤全集》,台北洪范书店,1985年5月
  6. ^ 杨昌年“死后成名”,人间福报[2009.12.1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