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頭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頭盔(bascinet,bassinet或者basinet)是一種歐洲中世紀敞面戰盔,典型配有鎖子甲面罩(aventail)和帶鉸鏈面罩

早期版本[編輯]

14世紀早期的版本沒有面罩,而是戴在一個更大的頭盔裡面(頭盔中的頭盔)。在騎兵第一次使用騎槍進行衝鋒之後騎兵們展開肉搏戰,外面的「更大的頭盔」就被扔掉,因為它妨礙士兵呼吸而且影響視線。所以在這種戰術中,裡面還戴着一個小頭盔是非常占優勢的。

頭盔敞面部分的邊緣具有很多小孔,用來裝上鎖子甲面罩來保護下巴、脖子和肩膀。

作為「頭盔中的頭盔」的中頭盔

發展[編輯]

中頭盔進一步發展出護鼻,用來在扔掉「更大的頭盔」之後保護鼻子。在14世紀中期,大部分的騎士都不使用「更大的頭盔」了,而更喜歡用帶有面罩的中頭盔。中頭盔通常是圓錐形的,有點像鳥喙。早期版本的這種中頭盔通常具有鎖子甲面罩來保護脖子。較晚的版本(14世紀末期)用護喉甲(gorget).鎖子甲面罩與一根皮帶連接,皮帶又通過一些U型釘和頭盔的下緣連接。經濟條件差的士兵又是戴着沒有面罩的中頭盔,上面有連接着鎖子甲面罩的鋼製護鼻,護鼻可以被所在頭盔的前部進行固定。

中頭盔,米蘭,約1400年: 向前拱出的「豬臉」面罩設計,令中頭盔比原先套在更大的頭盔的戴法更為舒適。

襯墊[編輯]

頭盔底端邊緣也有一連串的小洞,面部也有小洞。這些洞用來把襯墊縫製在頭盔裡面。襯墊用亞麻布,或者亞麻布、面部、羊毛和馬毛製成的混合紡織物做成。頭盔頂端部分的襯墊經過特殊設計,可以用來調節頭盔在頭上的高度。雖然沒有下巴綁帶來把頭盔固定在頭上,頭盔被綁在無袖戰袍(surcoat)或者裝甲上。

使用[編輯]

中頭盔,不管沒有面罩還是有面罩,是14世紀末期到15世紀早期歐洲最常見的一種頭盔,使用範圍包括英法百年戰爭。現代的例證顯示,幾乎每一個騎士和重騎兵都配備有一件這樣的頭盔。基本的設計意圖是把武器的衝擊轉移到下方,避開對頭顱和面部的重擊。

末期版本[編輯]

從14世紀末期到15世紀早期,中頭盔從短變長,甚至於背部垂直。在15世紀早期,德國出現了一種具有比較類似球狀面罩的版本。15世紀上半頁,德國生產了一種叫做「大型中頭盔」的中頭盔。面罩和頭部都變得更加類似球狀。知道15世紀中期,大型中頭盔演變成為雙層護面頭盔(armet)。

奧利地紅頭盔,米蘭,14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