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仁壽寺 (佛山)

座標23°02′21″N 113°07′11″E / 23.03917°N 113.11972°E / 23.03917; 113.1197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仁壽寺
仁壽寺山門。
仁壽寺 (佛山)在廣東的位置
仁壽寺 (佛山)
仁壽寺在廣東省的位置。
基本資訊
位置 中國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
坐標23°02′21″N 113°07′11″E / 23.03917°N 113.11972°E / 23.03917; 113.11972
宗教佛教
宗派禪宗
領導釋明生
建築詳情
建築風格中國傳統建築
建立者釋縱堂
開山時間1656年
建築材料木、磚頭和水泥
地圖
地圖
仁壽寺在廣東省的位置。
仁壽寺塔
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禪城區祖廟路5號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民國
認定時間1989年6月10日

仁壽寺坐落在中國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路5號,是一座漢傳佛教曹洞宗寺院。[1]仁壽寺塔是佛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公布時間為1989年6月10日。[2][3]仁壽寺塔的歷史年代為民國。[2][3]

沿革[編輯]

清朝順治十三年(1656年)、密宗大師釋縱堂建立仁壽寺。[2][3]康熙八年(1669年)、僧人釋玉琳修復山門。[3]咸豐元年(1851年),僧人釋仁機重修寺院。[3]

1935年、密宗信徒李佩弦倡導下李賜豪、梁顯其等捐贈如意寶塔一座給仁壽寺,1938年由中國佛學會會長釋虛雲主持開光典禮。[2][3]

1952年,當地政府接收仁壽寺,當做倉庫使用。1982年,新豐供銷社幹部許業萍居士募集資金全面重建仁壽寺,釋達善出任主持,1997年完工,1998年正式對外開放。[2]1989年6月10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把仁壽寺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1月30日,釋迦摩尼雕像開光典禮舉行。[2]2014年6月19日,寺院開始進行改造提升項目。[4]

建築[編輯]

仁壽寺的建築是仿唐風格,現存山門大雄寶殿、齋堂、功德堂、禪堂方丈室、如意寶塔、僧舍。[2]

大雄寶殿[編輯]

大雄寶殿是全木結構,高25.8米,建築面積達1123平方米。[2]整個大殿使用中國傳統的榫卯結構,沒有使用一顆鐵釘。[2]大殿屋脊兩端各有一尊鴟吻,均重達兩噸,合金銅材質。[2]

如意寶塔[編輯]

如意寶塔是仁壽寺最高的建築物,1935年建立。[3]塔身是七層八角式樣,鋼筋水泥材質,通高25米,塔身外面的牆壁鑲嵌藏文碑記,塔身內部供奉瓷製佛像十餘尊。[3]其中有一尊陶製紅綠度母佛像是由石灣冠華陶窯燒制,潘玉書手塑。[3]

主要僧人[編輯]

大雄寶殿側面照片。
  • 釋縱堂(清朝順治)
  • 釋玉琳(清朝康熙)
  • 釋仁機(清朝咸豐)
  • 釋祗園
  • 釋慈雲
  • 釋達善
  • 釋明生(當代主持)

參考文獻[編輯]

  1. ^ 黃碧雲. 仁寿寺工程进展顺利 新大雄宝殿今年开建. 佛山樂居網. 2015-02-13 [2020-02-08]. [失效連結]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佛山仁寿寺:鸱吻显神韵 斗拱透庄严. 佛山日報. 2018-02-13 [2020-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2).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陳榮炎. 佛山仁寿寺:闹市藏古寺 老树生灵芝. 鳳凰網. 2014-07-27 [2020-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 
  4. ^ 高标准推进仁寿寺改造提升工程. 騰訊網. 2015-12-08 [2020-02-08].